中图网(中图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国图鉴社)官方网站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行业消息 > 旅游消息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胡锦涛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积极实施品牌战略 突破赣州旅游发展新瓶颈求发展
2010-05-31

  “现代旅游现象,实际上是一项以精神、文化需求和享受为基础的,涉及经济、政治、社会、国际交流等内容的综合性大众活动。”而旅游品牌则是指旅游经营者凭借其产品及服务确立的代表其产品及服务形象的名称、标记或符号,或它们的相互组合,是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的统一体,它体现着旅游产品的个性及消费者对此的高度认同。旅游品牌是一个地区旅游业发展水平的集中体现,它能够树立旅游目的地良好的整体形象,大大增加客源,有利地提升旅游目的地的市场竞争力等。而占领市场的关键途径便是拥有主导市场的品牌。围绕打造赣州主导市场的旅游品牌,我们积极探索以脐橙文化、红色文化、宋城文化、客家文化相融、相长、相成的新机制、新路径

  一、赣州旅游资源现状分析

  赣州自然资源丰富,名胜古迹众多,不仅有历经几千年文化积淀的宋城文化,独特的客家文化,还有潜力巨大的红色文化和绿色生态的脐橙文化。

  (一)独特的客家文化风情

  赣南是客家民系的摇篮,是大陆客家人的主要聚居地之一。客家先民的南迁,带来了传统的中原文化,这种文化与当地土著文化交流整合而逐步演变为富有客家特色的文化。

  1、客家民居建筑文化。客家民居最典型的代表是客家围屋,赣南客家围屋大都呈“口”字型分布,其墙体厚重,建筑材料多以砖石结构为主,四角建有碉楼,上开枪眼,具有良好的防御功能。在传统社会,客家人围屋而住,聚族而居,以围屋为单位而形成的聚落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单位和分类区隔,一个村子往往就是以一两个围屋为中心而形成的。特别重要的是,围屋集祠堂与民宅为一体,神圣空间和世俗空间合一,是当地宗祠祖屋这类公共空间最为重要的载体。围屋是客家先民留下的一部凝固的变迁史,是客家人智慧和审美的结晶,构筑了客家民俗旅游的一道极富特色的风景线。

  2、客家饮食文化。赣南客家饮食品种多样,富有特色,如客家擂茶。擂茶的制作工具擂钵、擂棍和捞子被戏称为“擂茶三宝”;擂茶的制作原料主要有茶叶、芝麻、甘草、花生、大豆、蒜头和爆米花等;擂茶集香甜苦辣于一体,不仅能生津止渴、清凉解暑,而且还具有消痰化气、健脾养胃和滋补长寿的功效。擂茶在赣南客家十分流行,日常招待客人要用擂茶,小孩出生、老人祝寿以及节日庆典等,擂茶更是必不可少。

  3、客家民俗文化。客家民俗文化极其丰富,客家民俗活动很多,如“春节期间有龙灯、蛇灯、鲤鱼灯、狮灯、马灯等各种灯彩表演;端午节有龙舟竞渡等;中秋节有‘放孔明灯’、‘请月光姑姐’等活动”。

  4、客家山歌和采茶戏。客家人喜欢客家山歌,一曲客家山歌会激起海外客家赤子对祖国、对家乡的无限情思。赣南客家山歌的代表当属兴国山歌,它既保留了客家先民古朴的中原音韵,又具有赣南浓郁的客家风情,一曲《十送红军》便是从兴国客家山歌中演化出来的,阐述了客家人的革命胸怀。赣南采茶戏以载歌载舞见长,诙谐风趣,具有浓厚的客家生活气息和鲜明的地方特色。

  (二)潜力巨大的红色旅游资源

  赣州曾是革命老区,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长征出发地、第三、四次反围剿战场所在地,是全国12大重点红色旅游区、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和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全市现有的革命斗争旧址遗迹中,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有4处53个点,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有15处,境内有举世闻名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旧址、沙洲坝红井、“长征第一渡”、“将军园”、宁都起义总指挥部、会昌赣粤军区旧址等红色旅游景点景区。红色旅游资源主要分布在赣州东部的于都、瑞金、会昌、石城、宁都、兴国等县。大体分为三类:一是以中央苏区根据地和五次反“围剿”为中心的红色旅游区域。包括瑞金市沙洲坝、叶坪革命旧址群,兴国苏区干部好作风纪念馆、会昌会寻安中心县委旧址(即邓小平旧址、粤赣省委、省军区旧址)、宁都起义纪念馆、石城李腊石阻击战等革命旧址群;二是以长征主题为中心的红色旅游区域。包括瑞金云石山、武阳桥、于都长征第一渡、红军长征大桥、长征出发地纪念馆、兴国将军广场、将军馆等。三是以三年游击战为背景的红色旅游区域。包括大余梅关陈毅隐蔽处、梅岭三章纪念碑、信丰赣粤闽三年游击战纪念馆等。

  (三)古香古色的宋城文化

  赣州宋城文化源远流长。因保存有大量的宋代文物古迹且品位高,被当代专家学者誉为“宋城博物馆”。今日的赣州老城区仍保留着许多宋代的遗址、遗迹:宋代古城墙的垛墙、炮城、马面、城门保存如旧;宋代已具雏形的街道“灶儿巷”、“南市街”等仍为今日城区的干道;宋代的古浮桥、慈云塔、城墙、八境台、郁孤台、夜话亭仍存留在市区;宋代营建的城市下水道工程“福寿沟”仍在发挥作用;通天岩石窟、七里古瓷窑址更为古城增添了不尽的宋代风韵。

  (四)“脐橙”——赣州的又一名片

  如果说赣州“世界钨都”、“稀土王国”的美誉,来自大自然设计地球时对赣州的厚爱,那么赣州“中国第一橙”的品牌,则是大自然的眷顾和赣州人奋斗的成果。从上世纪70年代起,30余年间里,赣南脐橙从无到有,脐橙产业从小到大,创造了农业产业发展的新奇迹。目前,赣州大地上,脐橙总面积已达162万亩,分布在18个县市区,其中,第一梯队——信丰、安远、寻乌三县面积均超过25万亩,另外还有6个县面积超过5万亩,2008年,赣南脐橙总产量100万吨,鲜果收入19亿元。2009年,赣南脐橙总产112万吨以上,鲜果收入21亿元以上。试玉三日,辨才七年,赣州用了三十多年,一万多个日日夜夜,筚路蓝缕,创新发展,成就了162万亩脐橙,成就了“中国第一橙”,“赣南脐橙” 成为了赣州的又一张“名片”。

  二、促进赣州旅游品牌文化相融、相长、相成的对策

  赣州位于江西南部,赣江上游,东临福建,南接广东,西靠湖南,北连本省吉安市、抚州市,地理位置优越,四通八达的便利交通和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使赣州具有发展旅游的先天禀赋。但是缺乏强大吸引力和竞争力的旅游品牌和旅游精品,已成为赣州旅游发展的瓶颈。要突破这个瓶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多下功夫,实施赣州旅游文化品牌战略:

  (一) 制订品牌战略规划,构筑旅游品牌化发展的框架体系

  品牌规划是旅游品牌化发展的基础和关键。旅游产业是一个综合性产业,旅游品牌化发展需要不同影响范围、不同消费层次、不同行业旅游品牌的有力支撑。政府应发挥战略管理职能,根据国内外旅游业发展趋势和旅游市场需求变化,结合赣州旅游产业结构的实际,立足本地旅游资源优势和特色,遵循突出重点、统筹规划、梯度推进、协调发展的思路,制定系统的品牌发展中长期规划,形成多层次互动、多层面互促、多要素支持的动态导向性发展框架。

  1、旅游核心产业品牌。根据旅游产业高边缘性、高关联性特点,突出重点领域,着力发展以脐橙文化、红色文化、宋城文化、客家文化为主线旅游景区和旅游商品品牌。以脐橙为例,充分利我市的脐橙优势,打造一个以旅游为主,脐橙的观光、种植、采摘、技术培训为主题的旅游城镇。开展游客以自己的名义领种脐橙等活动以增强参与性;城镇里各式脐橙造型的建筑、物品,让游客仿佛置身于一个脐橙的海洋,处处飘着果香,满眼望去一片脐橙的世界;当然还要有最先进的脐橙品种及脐橙种植技术,举办以培训脐橙种植技术为主的培训班,丰富内涵,提升品位,打造一个世界闻名的“脐橙王国”。

  2、培育旅游品牌企业。在重点发展的脐橙文化、红色文化、宋城文化、客家文化领域,着力扶持发展3 至5 家龙头企业,按照规模化、集团化、连锁化经营模式,打造一批规模大、实力强、有特色、有影响的旅游企业或企业集团。

  3、打造区域旅游品牌。整合品牌资源,打造赣州“红色根据地、绿色橙乡游、古色宋城风、特色客家情”旅游城市品牌,根据旅游空间发展格局,将四大板块打造成具有强大市场影响力和召感力的区域品牌。并围绕红色文化、脐橙文化、宋城文化、客家文化等旅游产品,推出一批品牌旅游线路。

  (二)挖掘区域特色文化,打造旅游品牌化发展的精品载体

  文化是旅游品牌的灵魂,特色是旅游品牌的生命。赣州旅游资源的突出优势在于它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深入挖掘区域特色文化内涵,凸现区域旅游整体形象,彰显旅游产品的特色和个性,形成一批高奇特度、强震撼力、持久吸引力和区域垄断力的旅游精品名品,为旅游品牌化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1、培育区域文化旅游品牌。依托革命旧址群等革命历史教育基地,丰富红色文化旅游品牌; 依托客家围屋等独特的客家风情,发展客家文化旅游品牌; 依托赣州市126万亩大规模的脐橙园,培育脐橙文化旅游品牌;依托赣州市的宋代历史遗迹、遗址,形成宋城文化旅游品牌。

  2、开发特色旅游购物品牌。发挥赣州的特色优势,积极引进旅游商品开发商,推动赣州旅游商品的开发,提高档次,增添收藏或实用价值,增强吸引力,培育有规模、有特色、有品位的旅游购物品牌。重点发展具有资源优势、地方特色和文化底蕴的旅游商品,如脐橙及其旅游副产品、红军服之类的红色文化商品、蕴含客家特色和以宋代风韵为主的纪念品等,运用文化手段进行包装、宣传,赋予旅游产品生命力,突出产品个性特色,逐步实现旅游商品的品牌化、系列化和规模化。

  3、开发旅游餐饮品牌。注重赣州客家饮食文化资源开发,积极推出富有赣州特色、文化浓郁的代表性客家风味和特色餐饮食品,培育赣州餐饮知名品牌。挖掘传统客家名菜、名吃,如梅菜扣肉、兴国鱼丝、赣州鱼饼、荷包肉等,推陈出新,丰富内涵,作为饮食文化中的“一绝”;开发新的名菜、名吃,推出代表赣州地方特色的餐饮,打造成知名品牌,满足游客“吃”的旅游需求。

  (三)加快品牌人才队伍建设

  1、鼓励行业协会、中介组织对旅游企业经营者、品牌管理人员、旅游从业人员进行品牌知识培训,培养造就一批品牌经营管理者、品牌导游和品牌服务员。鼓励引进高层次的品牌设计、品牌经营、质量管理等专业人才。

  2、依托赣州本地大中专院校,重点培养一批高素质的旅游从业人员。

  3、对旅游从业人员定期培训,从而直接提高从业人员文化素质和业务水平。

     相关链接
    ·中山詹园万棵水仙绽放迎春 水上舞狮喜迎兔
    ·每个游客都是“国家形象” 旅社倡导文明旅
    ·内地赴日游客创新高关西美食美景热情揽客
    ·春节省港澳游全面告急 旅游过年好火爆
    ·节后赏花线提前热销 错峰出游省钱三成
    ·全国十机场因雨雪关闭 武广高铁晚点
    ·“恐归族”不回家去旅游 引爆春节游尾段报
    ·2011春节省港澳游不涨价 市民钟情旅游过年
    ·网络平台与旅行社相互融合成为趋势 OTA社模
    ·超越平凡!到南非体验“后世界杯”热情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65号4楼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 京ICP备0911063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