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太原与台湾直航航线开通后,台湾大型团队赴晋旅游日益增多,截至目前,山西省共接待台湾游客5万余人次,同比增加30.65%。事实上,入境游客增多只是山西省旅游业快速发展的一个侧面。近年来,随着山西省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的不断加大,旅游产业体系不断完善,全省旅游产业正从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大跨步迈进。
目前,山西连接周边客源市场的京大、大运、长邯、晋焦、运三高速公路的全线贯通,形成了以太原为中心的3小时旅游圈。京、津、冀、豫、陕等周边地区距离最近的山西重点景区不超过5小时车程。大同、运城、长治机场相继投入使用后,山西省国内外航线可直通国内38个大城市和香港、台湾地区。
基础设施的改善过程,也是全省集心聚力转变旅游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竞争优势的升级过程。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旅游业在各级党委、政府工作中的位置明显提高,11个市中已有10个把旅游业当作调产的重头戏、突破口。目前,山西省已拥有世界遗产3处;A级以上旅游景区78家;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5座、国家级森林公园18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5处。省旅游部门整合推出的佛教古建、晋商文化、黄河文明、寻根祭祖、太行山水、红色经典6条线路,已经成为国内游的热线,入境游的亮点。
山西旅游产业提升的同时,也不断上演着“丁财两旺”的佳绩。在2009年期间,山西省连续突破旅游总人数1亿人次、入境旅游人数百万人次的大关。旅游总收入累计完成893亿元,提前14个月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的经济目标。旅游产业也成为资本转移的重要承接地。“十一五”以来,山西省旅游相关产业的投资达271亿元,仅煤焦企业转型投入资金就达150亿元。
旅游产业正成为增加就业、提高收入的主渠道。目前,全省旅游从业人员比2002年增长4倍多,已达148.8万人。五台山台怀镇、乔家大院所在地乔家堡、壶关县桥上乡等很多地区均有2/3以上的农民从事旅游业,仅旅游一项人均每年增收500元以上。平遥县在第一、第二针织厂、柴油机厂、火柴厂破产关闭的情况下,2万多下岗职工迅速转移到旅游业。绵山景区的开发吸纳了介休市3000多名下岗职工与农村富余劳动力,使得景区所在乡的农民年人均增收600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