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中图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国图鉴社)官方网站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行业消息 > 旅游消息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胡锦涛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蚌埠市在肥举行投资环境说明会 天河半岛国际度假村等旅游项目签
2010-06-22

  蚌埠市委、市政府在合肥举行投资环境说明会暨项目签约仪式,市委书记陈启涛、市长张学群作为城市代言人,向海内外客商推介蚌埠,寻求合作。22个项目现场签约,投资总额63.46亿元。市领导王岗、秦武、高萍及150多位客商参加投资环境说明会。

  本次投资环境说明会签约项目数额大,项目精,主要包括大型冶金装备制造、数控机床、路桥设备生产、现代工业城、天河半岛国际度假村旅游、汽贸汽配交易市场等大型合作项目,涉及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城市基础建设、农业产业化等领域。

  蚌埠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陈启涛代表市委、市政府对海内外客商参加蚌埠投资说明会表示热烈欢迎和诚挚问候。陈启涛在致辞中说,蚌埠作为安徽省重要区域性城市,日益彰显出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增长空间,正步入升级提速、加速崛起的崭新阶段。蚌埠交通优势明显,辐射空间广阔,产业基础良好,是大型企业完善战略布局的重要选择;蚌埠也是中小企业投资兴业的理想平台,我们具有土地成本低、人力资源丰富、产业配套齐全、发展承载较强等四大优势,沿海地区产业向外部转移的大量中小企业,落户蚌埠可以增强企业竞争力;蚌埠又是投资者开发建设的有为之地。蚌埠正在开展为期三年、投资千亿的城市大建设,大建设必将带来开发的新机遇。蚌埠境内山水相连、遗存众多,我们正努力将蚌埠建设成为皖北地区旅游集散地,文化旅游大发展创造合作的机遇。同时,蚌埠正在大力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加快城市棚户区改造步伐,推进教育、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发展,社会服务事业大发展提供投入的机遇。这些无疑为外来投资者开发建设提供大好商机。

  陈启涛说,良好的环境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蚌埠是投资者可享尊奉的一片热土。我们继续奉行对外开放理念,继续推动各项优惠政策落实,放大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等各类政策效应,努力打造“投资的洼地、诚信的高地”。我们将继续打造良好政务环境,大力优化投资软环境。凡到蚌埠投资的企业,都将会安心投资、舒心创业、放心发展。本届大会精心筛选的发展潜力大、成熟度高、市场前景好的项目,一定会取得合作双赢的预期成果。诚挚地邀请天下客商到蚌埠观光考察、投资兴业,携手并进,同铸辉煌事业。

  蚌埠市长张学群作投资环境说明推介。他在讲话中指出,经过多年的发展,蚌埠已经成为华东地区重要交通枢纽、安徽省重要的加工制造业基地,皖北中心城市,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城市。新时期,凭高铁时代的优势交通,借光伏、生物等新兴产业的发展先机,乘中部崛起、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等政策东风,我市经济增长将继续保持稳中趋强的态势,自主创新与承接产业转移的动力越发强劲,中心城市的凝聚力将不断增强,未来发展大有可为。目前,蚌埠组合优势日益凸显,正成为承接产业转移的前沿阵地。蚌埠的发展环境日益优化,良好的政策环境、承载环境和政务环境,正成为投资者的理想之地。蚌埠的合作领域广阔,在创新型产业、重大基础设施、现代农业开发、现代服务业等领域,正成为企业家投资兴业的祥云福地。今天,我们带着蚌埠360万人民的重托和热情,与海内外各界朋友相识相聚,共谋合作发展。我们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更加务实的举措、更加优质的服务、更加优惠的条件,让所有来蚌埠投资的朋友尽情施展才华,坚信蚌埠一定能给所有投资者带来丰厚的回报,蚌埠的明天更美好。

     相关链接
    ·中山詹园万棵水仙绽放迎春 水上舞狮喜迎兔
    ·每个游客都是“国家形象” 旅社倡导文明旅
    ·内地赴日游客创新高关西美食美景热情揽客
    ·春节省港澳游全面告急 旅游过年好火爆
    ·节后赏花线提前热销 错峰出游省钱三成
    ·全国十机场因雨雪关闭 武广高铁晚点
    ·“恐归族”不回家去旅游 引爆春节游尾段报
    ·2011春节省港澳游不涨价 市民钟情旅游过年
    ·网络平台与旅行社相互融合成为趋势 OTA社模
    ·超越平凡!到南非体验“后世界杯”热情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65号4楼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 京ICP备0911063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