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中下旬,福建省因持续遭受暴雨洪水袭击,人民群众生命财产严重受损,旅游业遭受重创。闽西北地区部分旅游景区断水断电、交通中断,旅游基础设施和接待设施损毁,酒店、餐馆、商店被洪水浸泡,造成巨大损失。据不完全统计,全省120多个旅游景点受灾,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2亿元。其中,泰宁全县10个已开放景区参观点均历经洪水冲击、浸泡,县城水淹3米以上,部分景区设施遭毁灭性损毁,直接经济损失达4.318亿元。武夷山主景区损失9000多万元,武夷源、大红袍、大安源等景区道路塌方、山体滑坡,多处桥梁、河道、旅游公路路面受损,“印象大红袍”景区被淹,度假区道路大面积积水。顺昌华阳山大面积山体滑坡,通往景区的6公里道路全线瘫痪,畲族文化宫被冲毁,游步道塌方中断,大量泥沙淤积,多处景观资源受损,累计损失超过3000万元。邵武天成奇峡景区码头、休息亭、木栈道、公共厕所全部被冲毁,125张漂流竹排全被冲走、损毁,锦溪坊全部被淹没,木栈道、休息亭、廊桥被冲毁,经济损失4500万元。沙县旅游公路严重塌方、溜方,景区游步道严重受损,景区内山体滑坡、地陷,部分设施损毁,经济损失达5700万。
党中央、国务院十分关注我省灾情,对防灾抗灾工作作出重要指示。福建省委、省政府采取一系列有力措施,积极部署组织抗灾救灾工作。省旅游局第一时间赶赴灾区了解灾情,及时下拨1000万救灾重建资金,并专程赴京向国家旅游局汇报景区受灾情况,邵琪伟局长在了解我省景区受灾情况后表示,国家旅游局可以支持到的项目作为优先扶持重点,并对我省旅游景区景点的灾后重建工作提供具体的指导意见和建议。
目前,全省旅游部门正根据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重要部署,全力做好受灾地区特别是重灾景区的旅游恢复重建工作,全省各地纷纷制定明确的景区重建、市场恢复时间表。福州、厦门正在加强与三明、南平的山海协作,发挥区域合作效应和辐射作用,给予重建工作的支持。近日,为确保受灾地区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有序推进和顺利进行,使受灾地区的旅游活动尽快恢复正常,省旅游局再次对景区景点的灾后重建工作提出意见和要求:
一是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各级旅游部门要强化责任意识,以对党、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集中力量、全力以赴,进一步加强对灾后恢复生产和重建工作的指导,研究制定具体措施和方案,保证恢复重建工作规范、有序地开展。
二是迅速开展生产自救。各级旅游部门要组织人员深入受灾景区,指导景区业主开展生产自救,抓紧清理受淹景区,抢修受损的旅游设施;对灾害造成的危险地段,要及时进行技术鉴定,组织人员进行修复,防止意外伤人事故的发生。
三是全力做好灾后重建。要坚持将重建工作与旅游景区提升改造结合起来,以规划为导向,将旅游基础设施作为景区重建的重点,树立精品意识,提升旅游景区品质,把景区建成旅游精品;同时,各级旅游主管部门要求加强跟踪和指导。
四是给予资金政策扶持。要明确重点,充分发挥救灾资金效用,优先扶持最急需、最重要、见效快的项目,积极推进景区重建工作。省旅游局与省财政厅已于6月29日下拨第一批旅游救灾资金1000万,分别给予重灾景区泰宁县500万元,武夷山200万元,给予上杭五龙村、顺昌华阳山、将乐玉华洞等其他13个景区共300万元。目前,省旅游局正在尽力争取国家旅游局的资金支持,保证后续重建经费到位。
五是做好旅游营销工作。各地旅游部门要及时调整市场营销工作时序,积极做好准备工作,确保在景区景点具备重新开放能力后,及时推进游客市场的营销和推广工作,全力保障旅游市场的稳定增长,使旅游受灾地区的损失降到最低,促进受灾地区旅游市场的尽快振兴和繁荣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