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中图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国图鉴社)官方网站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行业消息 > 旅游消息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胡锦涛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情人节”悄然升温 七夕期待中国式浪漫
2009-08-27
  8月26日,农历七月初七,是中国传统的七夕节。相传天上牛郎织女当晚实现一年一度的相会,关乎爱情,七夕便逐渐被称为中国“情人节”。

  中国“情人节”悄然升温

  相比而言,七夕节的影响远不及2月14日的西方“情人节”。 但是,近几年来,随着商业策划、专家呼吁乃至国家层面的重视,一个现象已然显现:人们对七夕节的热情逐年升温。

  截至25日下午15时,一项600多人参加的《热闹的情人节VS冷清的“七夕”》网络调查结果显示,愿意过中国“七夕”、西方情人节的人,分别占35.3%和20.0%(选择两节都过、都不过者分别为29.9%和14.6%),前者“居然”高于后者。而在“百度”网上,记者输入“2009七夕情人节”,用时0.002秒,搜出相关网页68万篇。

  有市场,就会有商家。连日来,记者在南京市内走访调查,发现商场、房地产、旅游、整容、餐饮等商家促销,无不打出了“七夕爱情牌”。

  给心爱的人送玫瑰、百合等鲜花,成了节日里表达心意的主要方式。“浓情七夕节,您送花了吗?”各花店已是早早竞相打出了“接受七夕情人节预订鲜花”的店堂广告,而惹眼的缤纷广告让人们感受到明显的节日气氛。

  南京湖南路上,金蔷薇鲜花店。老板盛文亮告诉记者,尽管不能和情人节比,但感觉七夕节被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认可,从2007年起,七夕的“情人节鲜花”销量一年比一年高:“今年店里提前一周就接到鲜花预订了,到25日上午,我们一共接到100多束鲜花订单,比去年又多了20%以上。”


  在博西华家电江苏公司上班的“80后”周先生,花150元为女友预订了19支玫瑰。他说:“2月14日的情人节和中国的七夕节,我们都要过;过过中国情人节,会别有一番感受。”

  “情人节经济”:商家重“西”淡“东”

  尽管几乎没有一家商家忽视“七夕经济”,但相对于为西方“情人节”提前半个多月就在媒体上大造氛围而言,七夕节还是显得“受冷落”了一些。

  翻阅25日南京几家报纸,相关商家的节日促销广告并不多。此前一天,记者在新街口商圈逛了一遍,感觉中央商场、东方商城等商家的“七夕”主题,促销风头几乎被其他活动优惠、折扣盖住。在新百的店堂广告上,一项名为“缘来七夕礼”的促销活动标注:“衣着类消费满300,消费者再加5元,可获赠价值35元的七夕挂件”,这与以往“满300送150”的促销力度相去甚远。

  冷对“七夕”的原因,业内人士分析认为,西方情人节在中国春节前后,那个时候是市场旺季(也包括“换季”等商机),无论过节气氛还是促销效果,都很明显,销量高时可达平日3倍;而七夕节在每年阳历的七八月份,“这个时候是商业淡季,再怎么促销,也不会有太大的销量体现。所以,商家才不会像2月份情人节那样费时费心力地炒呢,而广告投入少,节日气氛自然也淡了很多。”

  除了玫瑰,七夕应有自己的“节日载体”

  据了解,“七夕”于2006年6月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专家认为,这是让人高兴的事情。但“列入”是一回事,能否保护好、弘扬好,又是一回事。

  “七夕节使用的是农历时间,每年都不停地变化,老年人会"掐算",年轻人却很少懂,今年是8月26日,明年是哪天,不如2月14日那么明确。”作为金陵工人影城策划总监,欧阳冲曾经专门研究过七夕节——节假日是影响电影院票房的重要因素。他分析说:“日期不确定,淡化了年轻人对七夕节的认知度,也影响了一种文化氛围的形成。”

  大多数专家认为,七夕节缺乏文化载体,是“被忽略”的更为重要的原因。在西方“情人节”里,有情男女互送鲜花、巧克力,这种具有标志性的“节日载体”简单而浪漫。在中国,粽子之于端午节,月饼之于中秋节,都说明文化需要载体;而七夕节只有一个代代相传的神话故事,没有具体的“信物”与标志,便失去了统一的、可以激活年轻人的活动载体。

  基于此,早在上世纪90年代末,红豆集团董事局主席周耀庭就拿出创业时的热情,以红豆为载体,为振兴“七夕节”而努力:“红豆蕴涵着相思和美好的祝福,是适合恋人、朋友、亲人相互馈赠的信物呀。”从2001年起,红豆集团每年打造“七夕·红豆情人节”。此举赢得了社会广泛赞誉。2004年,时为全国人大代表的周耀庭,将《关于把七夕、端午等传统节日定为国定假日的议案》送上了全国人代会。这一提案,引起全国各地的响应,此后,很多地方过起了“七夕节”。


  对此,有专家呼吁,提高人们对传统节日的认知度,社会各界都应当尽力。尤其是文化教育、媒体宣传、商家、旅游等部门,应当推陈出新,把“七夕”节日文化包装得更加吸引青年人。(秦继东王佩杰)
     相关链接
    ·中山詹园万棵水仙绽放迎春 水上舞狮喜迎兔
    ·每个游客都是“国家形象” 旅社倡导文明旅
    ·内地赴日游客创新高关西美食美景热情揽客
    ·春节省港澳游全面告急 旅游过年好火爆
    ·节后赏花线提前热销 错峰出游省钱三成
    ·全国十机场因雨雪关闭 武广高铁晚点
    ·“恐归族”不回家去旅游 引爆春节游尾段报
    ·2011春节省港澳游不涨价 市民钟情旅游过年
    ·网络平台与旅行社相互融合成为趋势 OTA社模
    ·超越平凡!到南非体验“后世界杯”热情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65号4楼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 京ICP备0911063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