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年降雨量较少,且时空分布不均,常常“十年九旱”,农业生产发展受到严重制约。对此,各级农业部门及时理清发展思路、转变发展方式,变对抗性种植为适应性种植,变被动救灾为主动防灾。农业部春季农业生产督导组在甘肃省通渭县了解到,该县年降水量只有400㎜左右,而年蒸发量高达1500㎜以上,植被稀少,水土流失严重,历史上曾出现过通渭“没治论”。近年来,该县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创新精神,尊重自然规律,积极顺应天时,主动调整结构,压缩冬小麦,扩种春播作物,改善田间基础设施,大力推广旱作节水技术,走上了一条可持续的旱作农业发展道路。当前,全县上下已迅速行动起来,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加大工作力度,狠抓措施落实,全力以赴打好抗旱春耕这一场硬仗。
一是大力发展全膜双垄沟播栽培。通渭县60%的降水集中在7、8、9三个月,而传统种植的冬小麦绝大多数年份要遭受“卡脖子”旱,减产和局部地方绝收频繁发生。针对这一现状,积极引导群众压夏扩秋、调整结构,扩大玉米、马铃薯种植面积,大面积推广全膜双垄沟播技术为主的旱作农业技术,较好地解决了农业生产受制于旱的问题。去年秋季,通渭县就结合秋播工作,组织万名干部下基层宣讲调整结构、种植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的好处,通过对比算账,提高农民种植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的积极性,预留覆膜地块。并组织开展大规模的技术培训和帮扶活动。全县计划推广全膜双垄沟播技术80万亩,去年秋季就完成秋覆膜59.5万亩.今春又迅速掀起了顶凌覆膜的高潮,共投入资金1476万元,调进地膜1622吨,投入覆膜机械1500余台(套),组建了18个农机作业服务队,加快了覆膜进度,目前已完成春季覆膜30万亩。针对近期旱情加重的实际,县委、县政府因势利导,决定再增加覆膜面积20万亩。目前全县上下正在组织广大干部群众开展大规模地覆膜行动,预计4月5日前,全县全膜覆盖面积将达到100万亩。督导组所到之处,看到的都是白茫茫的一片一片被地膜覆盖的耕地,场面十分壮观。据督导组现场测试,覆膜一周土壤15厘米体积含水量为20%左右,比未覆膜的地块高6-8个百分点。
二是积极推广旱作节水实用技术。通渭县把推广农业实用技术作为抗旱的主要措施,在主推全膜覆盖技术的同时,配套推广以合理轮作、增施农家肥等为主的提高耕地地力和质量的技术,以深松耕、少免耕为主的保护性耕作技术,以抗耐旱优良品种为主的结构调整技术,以打窖拦蓄、集雨补灌为主的节水灌溉技术等旱作农业技术,以间套复种为主的旱作农业综合应用技术,有效提高了科技抗旱水平。去秋今春以来,通过现场观摩、举办培训班等形式,已举办各类集中培训600余场(次),印发宣传资料7万余份,培训农民人数达到6.2万人(次)。同时,指导农民加强冬小麦和冬油菜的田间管理,及时落实以打耱镇压、撒施农家肥、灌水为主的常规性抗旱措施。目前已完成秋冬作物春灌2.1万亩,镇压耙耱土地29万亩,麦田增施农家肥3.6万亩。
三是努力改善农业基础条件。通渭县正常年景梯田地种植冬小麦比坡耕地种植可增产35.5%、种植马铃薯可增产34.5%,大旱之年坡耕地往往绝收,而梯田地仍有收成,同时梯田地更有利于推广全膜双垄沟播技术。为此,坚持把兴修梯田作为蓄水保墒、改善基础条件的有效措施,年内规划新修梯田6万亩,其中规划春季梯田建设点58个3.6万亩,已投入机械30台,开工建设2个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