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日前从中科院遗传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获悉,该中心主持的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环渤海低平原区咸水安全灌溉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正式启动,这意味着将来河北等环渤海低平原区可以利用咸水、微咸水安全灌溉。
环渤海低平原位于我国环渤海经济圈的最前沿,包括河北、山东和天津的低平原和滨海平原,是我国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和后备耕地资源地区。项目针对该区淡水资源严重匮乏、旱灾频发,而咸水资源丰富、利用率低、利用模式单一,生产力较低等问题,紧密围绕主要粮、棉、能源植物、绿化植物的安全种植和区域环境改善的重大需求,开展耐盐植物品种筛选与种质创新和新型咸水安全灌溉配套设备和农机具的研发,建立咸水安全灌溉、土壤环境保育等综合技术体系,并进行规模化示范,以实现咸水利用率与生产效率双提高,作物生产、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三安全的目标。
项目将在环渤海低平原区建立咸水安全灌溉核心试验区3000亩,累计推广500万亩。预期粮棉单产与同区域限量淡水灌溉农田相比提高10%以上,累计节约或代替淡水资源5亿立方米;同时,预期筛选适合咸水灌溉的耐盐作物品种8—10个,研发咸水灌溉配套设备和产品3—5套,建立咸水灌溉稳产增效技术体系与规范5—7套。
该项目总经费投入2763万元,其中国家下拨1763万元。河北、天津、山东三省市农科院和沧州市农科院等12家单位将与农业资源研究中心共同完成该项目,预计2011年12月31日前完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