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综合性国家图鉴社)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行业消息 > 汽车消息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吴
图片1 吴邦国,男,汉族,1941年7月生,
·政治人物:温家宝
·政治人物:胡锦涛
·科学人物:吴征镒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上半年国内乘用车市场四大特征
2009-05-07

  在银根紧缩、原材料成本增加以及自然灾害频发造成企业运营环境不利等背景下,2008年上半年的中国乘用车市场还是交出了一份漂亮的成绩单:乘用车产销365.31万辆和360.90万辆,同比增长15.97%和17.07%。总结上半年中国乘用车市场的表现,四大现象值得关注: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1.小排量乘用车市场继续萎缩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汽车是身份、地位、财富的象征,尤其是在东亚民族中,这种消费观更是根深蒂固。从国际经验来看,政策引导是小型车在这种市场中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日本用强有力的政策体系做到了微型车占汽车保有量的近30%,而由于我国长期政策缺位,今年小排量汽车这一细分市场份额继续萎缩。市场萎缩又迫使以小排量起家的自主车企开始“怠慢”这一细分市场,提前向中级轿车进军,造成其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下降和发展速度减慢。继而新车销售中发动机平均排量从去年的1.68升提高到今年上半年的1.71升,而轿车的平均价格也从14.8万元继续增大到15万元以上就不足为奇了。

tujian.org

  2.进口车与国产SUV出现双井喷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除了在社会改造汽车方面政策的缺位外,中国富人由“怕露富”到“敢露富”的观念转变是进口车市出现井喷的原因。同时,用油耗高的汽车的人才是真正的富人的观念,造成上半年进口的SUV数量是进口轿车数量的120%以上。这个观念还较大地影响了中国较高收入的阶层,使用国产的SUV的人也感到很有“面子”,这使得中国国产的SUV市场也出现了井喷。这两类车的国内市场增长率在乘用车市场中是最高的。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3.MPV增速和市场占有率最低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今年上半年MPV的市场仅增长了10.51%,在狭义乘用车中的市场份额仅为4%,是增幅和市场占有率最低的车型。MPV是公务用车这一观念一直制约了它的发展,MPV本来是一种多功能车,但是在上海通用的GL8最早上市时,硬是把MPV称之为高级公务舱,结果使国内的汽车消费者都认为MPV是公务用车,这个观念一直延续到现在。当MPV作为替代轻型客车的功能基本完成后,许多个人用户在买车时观念仍然没有转变,大多数人还是不考虑购买MPV,结果导致MPV市场一直没能够“热”起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4.中国汽车出口形势良好

tujian.org

  中国汽车的出口形势良好,上半年中国汽车共出口35.8万辆,同比增长62%,其中乘用车出口20.06万辆,同比增长83.4%。乘用车出口增长率是国内汽车销售增长率的3倍多,首次成为中国汽车出口市场的主力军。2008年全年汽车出口超过百万辆的可能性是有的,其中乘用车出口超过50万辆已经没有太大问题。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由于中国汽车的出口刚刚进入起步阶段,在出口过程中遇到一些问题均属正常现象。同时,与日韩不同,中国主要向发展中国家市场出口,这样可以比日、韩提前实现大批量的出口,在积累经验和产品质量进一步提高后再向发达国家出口,可以更早地使中国汽车在国际贸易中发挥主力军的作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相关链接
    ·年底10款价格探底车型导购
    ·北京车展明年4月国展中心新馆举行
    ·热点事件:交强险“变脸”谁喜谁忧?
    ·新奥迪A4明年底国产 Q5 09年实现国产
    ·品牌二手车将成我国二手车市场发展主流
    ·速腾1.8T舒适型将上市 售16.98-18.58万
    ·双环汽车又陷抄袭门?
    ·中国汽车出口需尊重NCAP规则的碰撞测试
    ·三菱两厢掀背车与骊威同级 08年东南投产
    ·东风朝柴生产经Navistar授权的柴油发动机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88202885-8028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甲38号西座10层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