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综合性国家图鉴社)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行业消息 > 汽车消息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吴
图片1 吴邦国,男,汉族,1941年7月生,
·政治人物:温家宝
·政治人物:胡锦涛
·科学人物:吴征镒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周评:新车频繁上市的利与弊
2009-05-07

  如果你在百度搜索引擎输入“新车”一词,会找到找到相关网页约36,900,000篇,相关新闻约955,000篇,标题新闻约149,000篇,用时不超过0.040秒。几年前花几天时间就可以选定一款车,而在当下,仅仅想要记住并弄清车名就得花上许多时间。在热闹纷繁的车市,新车频繁的,扎着堆扑面而来,使众多消费者有如雾里看花。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据不完全统计,2007年累计上市的新车多达90余款,也就是几乎每4天便有一款新车上市。而据国家发改委公布的2008年上市的新车中,总数将超过100款,仅3月中下旬,每天差不多都有一款新车上市。而3月的新车还没让人回过神来,6月的新车又在排队亮相,雅力士、新天籁、新凯越、荣威550、MG3SW、上海大众朗逸、宝马1系、现代劳恩斯等等,有近十款车排队上市。其中涵盖了敞篷跑车、紧凑型跑车、中级轿车以及豪华进口车,吸引了不少消费者的眼光。 tujian.org

  新车频繁上市,对市场是利还是弊?新车是给了消费者更多的选择空间,还是让消费者坠入迷雾,还是只是汽车制造商刺激车市神经的一个手段?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利:给消费者更多选择空间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首先,新车越多,新车型外观更加漂亮、分类更加细化、品种更加丰富,更加关注用户需求的个性化差异,给了消费者更多的选择空间。俗话说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将不同的车型做参照,选择的范围自然也广阔很多,消费者总能找到一款自己满意的车型。同时,旧车也会随之降价,给消费者带来更多的实惠。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其次,新车在给消费者带来了更高品质的舒适享受的同时,近于各方面的压力,更加注意节油、安全和环保,有利于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持续品牌对消费者的吸引力,培育消费者的品牌忠诚度。

tujian.org

  弊:引起消费者审美疲劳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早在几年前就有关专家认为,新车上市2-3年后,必须更新改进,否则会引起消费者的审美疲劳。然而,新车太多,也会引起消费者的审美疲劳。看看当下上市的新车,除极少数的是真正首发的全新车,车名完全是配合新车取的,车子才见第一面之外,有的是改款车型,为了区别老款便在车名前名冠上“新”或者“08款”等字样,如新天籁,08款凯越等;还有的,是两厢推三厢,或者三厢推两厢,于是便在名字后加个后缀,比如福特嘉年华三厢版,东风雪铁龙两厢等。光是车名就足以使人眼花缭乱,当然使消费者审美疲劳。

tujian.org

  其次,新车频繁上市,不考虑市场的需要,一味盲目出新,会加快汽车的淘汰率。车市里频频传出为迎接新款,老款降价的消息,是商家销售的策略,也是因为上市新车数量多而给市面上在售的同类车型施加了诸多压力。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再次,新车层出不穷、车型升级换代速度太快,会使汽车保鲜期日渐缩短。保鲜期是车辆保值性的参考之一,是车型市场表现的好坏的一个评定标准。如果车型保鲜期太短,刚买的新车不到四五个月便听到市场降价的消息,不仅会降低市场对品牌的认可度,还会使消费者失去对品牌的忠城度。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相关链接
    ·年底10款价格探底车型导购
    ·北京车展明年4月国展中心新馆举行
    ·热点事件:交强险“变脸”谁喜谁忧?
    ·新奥迪A4明年底国产 Q5 09年实现国产
    ·品牌二手车将成我国二手车市场发展主流
    ·速腾1.8T舒适型将上市 售16.98-18.58万
    ·双环汽车又陷抄袭门?
    ·中国汽车出口需尊重NCAP规则的碰撞测试
    ·三菱两厢掀背车与骊威同级 08年东南投产
    ·东风朝柴生产经Navistar授权的柴油发动机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88202885-8028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甲38号西座10层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