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综合性国家图鉴社)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行业消息 > 汽车消息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吴
图片1 吴邦国,男,汉族,1941年7月生,
·政治人物:温家宝
·政治人物:胡锦涛
·科学人物:吴征镒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消费税调整 小排量车难言春天来临
2009-05-07

  一直传言中的汽车消费税改革,终于在9月1日尘埃落定。此次消费税调整加大了大排量车的税率:排量在3.0L-4.0L的车型,税率由15%上调至25%,排量在4.0L以上的乘用车,税率由20%上调至40%;同时也相对减免了小排量车的税率,将排量在1.0L以下小型车的税率,由3%下调至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如此调整,给了企业和消费者一个强烈的信号:国家十分明确地鼓励小排量汽车的生产和消费。这有利于降低燃油消耗、减少空气污染,促进国家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然而,这样税率的调整,是否能真正让小排量车迎来春天,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呢?综合各方面原因,形势仍不容乐观。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首先,就1.0L以下小排量车而言,它主要起到的就是代步功能。虽然表面上看是此次税率调整的受益者,但其动力、外观却难以满足大多数消费者的需求。比如,QQ、比亚迪F0之类的小型车,通常后排空间拥挤压抑,只能满足2-3人乘坐,虽然价格便宜,但动力等各方面性能却不尽人意。而对于1.0L-1.4L排量的高端小型车,本来就不属于消费税调整范围之内,虽然其外观、动力满足了部分消费者需求,然而价格却和中级车相差无几。以雨燕1.3L手排挡为例,其动力平平,7-8万左右的价格却与中级入门车相差无几。另外,小排量车大多以节油为主要宣传卖点,但事实上,其实际油耗也与中级入门车相近。比如,雨燕1.3L手排挡的平均百公里油耗通常在7-8L,而一些节油性能优秀的中级车如赛拉图1.6L百公里油耗也在7L左右。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综观现阶段国内私家车市场,基本处于家庭第一台车的发展阶段。因此,家庭的第一台车被赋予了太多期望,除了要求外观时尚、性价比高、动力节油等方面,消费者还对汽车的空间以及多功能性寄予了更多期望。私家车要适合多数家庭成员使用,空间大是不能或缺的因素,而这是小型车天生所欠缺的;私家车主用车的目的除了日常上下班、购物,还有个重要特点,就是要满足周末中短途出行,小排量车动力的不足以及对路况的低适应性显然不能满足这一需求;另外一些私家车还要兼顾个人生意的需要,做生意就要讲究门面,小排量车紧凑的外观和局促压抑的内部空间也不适合商务车的需要。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随着各方“节能减排”政策的实行,许多消费者不再将目光停留在大排量的高级轿车,但受传统购车观念和消费习惯的影响,消费者多数还是喜欢外观大气的车型,这必然要求车型不能太小。因此,许多消费者更加偏向外观大气、性价比高的中级车。排量在1.6-1.8L之间的中级车,通常外观大气、内部空间宽敞,且节油性能也不错。比如,作为中级车的赛拉图,外观动感时尚,内部空间宽敞;其搭载的CVVT发动机,强劲的动力是小排量车无法比拟的,而节油性能却与小排量车相当,加之与高档小型车相差不多的价格,自然要比小型车更受消费者的青睐。 tujian.org

  因此,小排量车要迎来真正的春天,仅有消费税的调整是远远不够的。目前小排量车品质不高,性价比逊于中级车是不争的事实,因此,其需要提高技术含量,真正做到价廉物美、节油环保,才能赢得汽车消费者的欢迎。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相关链接
    ·年底10款价格探底车型导购
    ·北京车展明年4月国展中心新馆举行
    ·热点事件:交强险“变脸”谁喜谁忧?
    ·新奥迪A4明年底国产 Q5 09年实现国产
    ·品牌二手车将成我国二手车市场发展主流
    ·速腾1.8T舒适型将上市 售16.98-18.58万
    ·双环汽车又陷抄袭门?
    ·中国汽车出口需尊重NCAP规则的碰撞测试
    ·三菱两厢掀背车与骊威同级 08年东南投产
    ·东风朝柴生产经Navistar授权的柴油发动机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88202885-8028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甲38号西座10层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