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春之旅”开启的新型中日政经关系,有望推动中日汽车业进一步深入发展,构建成为全球车业版图中最具影响力的一极。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暖春之旅”促中日车业合作共赢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坚冰消融,春暖花开。胡锦涛主席日前结束对日本的“暖春之旅”,不仅改写了中日、亚太乃至世界的政治地图,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中日邦交正常化35周年、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的时代背景下,中国国家元首如此高调访问日本,有着深远内涵。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经过30年努力,中国改革开放取得一定成就,但同时面临着来自能源短缺、环境污染等多方面压力。为了维持“后改革”时期的发展,改革开放必须注入新的活力,亟待历史突破和转型。胡锦涛主席在这个时候出访日本,强化两国的“战略互惠”,部分原因也正出自于此。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相比政治上的回暖,两国经贸关系早已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融合状态。中国是日本第一大贸易伙伴,日本是中国第三大贸易国。在汽车业方面,这种相互依存的态势更加明显,日系车已成为中国市场年销售份额最大的车型,中国市场对于日系厂商的比重也在不断增加。可以预见的是,在基本消除了政治隔膜之后,中日两国更趋紧密的汽车合作有望打造成全球车业最强的一极。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车业重心转向东亚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自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东亚已经成为全球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随着全球地缘政治和经济形势此消彼长的变化,世界经济重心正在从大西洋向太平洋转移。在这个转移过程中,以中日为核心的东亚汽车比重日渐突出。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汽车业诞生一个多世纪以来,全球车业有过几次较大的变迁,重心分别从诞生地德国转移到美国,随后又发展到日本。如今,在以往几个汽车强国中,美国车业的衰落毋庸置疑,德国汽车也在失去往日光泽,相形之下,日本汽车在全球的攻势依然犀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当然,日本汽车的经久不衰,与它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不遗余力开垦海外市场的努力和成功不无关系。从最初的东南亚到美国再到中国,日系汽车分阶段、分重点开拓新局的趋势非常明显。就目前的态势看,日本汽车工业增长速度减缓,但仍然保持着世界第二汽车大国的地位。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与日系车的活力相比,中国广博的市场容量和发展潜力更加抢眼。在进入21世纪后的不到8年时间里,中国从全球第8大汽车市场一跃成为第二,其速度和潜力世所罕见。随着中国作为汽车大国的轮廓日渐清晰,东亚以中日为核心的全球车业新中心正在形成。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实际上,以中日两国为双核心的区域汽车产业集群,已经成为21世纪的一种重要经济现象。由于中日两国地域上的联结性和文化上的共同性,两国间的产业集群能够降低交易成本,提高效率,加速生产力成长。中日汽车产业结合越紧密,东亚区域经济圈的一体化程度就越高,在全球经济事务的话语权就越大。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以日为师”深化改革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在胡锦涛主席“暖春之旅”结束之际,国内又掀起一股日本热,其中再次倡议“以日为师”,来推动国内的改革。 tujian.org
客观来讲,中国改革开放取得的成绩,与日本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日本作为现代化发达国家,有许多值得发展中的中国借鉴和学习的地方。特别是在汽车领域,从企业管理、工艺技术到市场营销,双方的差距虽然在缩小,但仍然值得中国汽车产业深思和学习。 tujian.org
特别值得中国车企借鉴的是,日本车企从发展开始就贯穿始终的自主型发展战略。这大致可以分为3个阶段,首先是上世纪30年代的创立期,努力满足国内市场需求;随后到了60年代,开始转向以出口为主的外向型发展战略;直至90年代,日本车企把海外建设分支制造体系作为发展的重点,虽然具体操作重点不同,但目的都是为了提升日本车企的国际竞争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相比较而言,中国虽然已经成为汽车生产大国,但仍然存在自主创新不足、政策引导不够的缺憾,这导致中国汽车产品出口结构中高附加值产品比重较小、难以提升中国汽车品牌和档次。直至近两年,自主创新才作为汽车业发展的纲领被着重提出。 tujian.org
学习日本车企自主创新的精神,更要学习日本车企先进的管理经验和工艺技术。日本汽车工业的管理技术已是世界一流,从丰田的精益生产方式,到本田领先的制造技术,再到日产与雷诺结盟的国际合作经验,都值得中国车企揣摩消化。更重要的一点,对于与日本企业合作的本土企业来说,重要的不仅是要在合作中向日本车企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和工业技术,更要在合作中实现自主创新。可喜的是,以广州本田为代表合资企业已经在这些方面有了突破性的尝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优势互补合作共赢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除了地域上的联结性和文化上的共通性,中日两国在经济上的互补性和互利性日见明显,这为缔结更紧密的中日汽车战略合作奠定了基础。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互补是互利的前提,互利是双赢的基础。由于中日经济发展水平不一,资源分布不等,双方通过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实现经济要素的互补和经济资源的整合,就可以达到互惠互利的目的。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具体到汽车产业,中日具有明显的互补性。一方面,日本不断加大对中国汽车业的投资力度,同时给中国带来是高附加值的产品和技术,带动中国汽车工业的技术进步,促进了汽车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中国广阔的消费市场和劳动力资源,焕发了日本汽车业新的发展动力和生机,由此双方形成一种发挥各自优势,互补互利的合作模式。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特别是在美国和本土市场日益萎缩的背景下,中国市场的不可替代性更加凸显。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随着次贷危机进一步恶化,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同时也是日本最大出口市场的美国,陷入了10年来低谷;日本本土市场同样不容乐观,连续7年销量萎缩,再加上日元升值迅猛,出口压力增加,日系汽车厂商隐忧连连。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幸运的是,还有中国市场。同其他国家企业一样,日系车企也将旺盛的中国市场列为投资热点。虽然相比欧美企业进入中国时间较晚,但这并没有让日系企业在中国失色多少,相反,从去年市场份额来看,日系车企已经高居榜首。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无论是政治还是经济,在一个多极化世界里,已经很难再像以往那样,将利益划分得一清二楚。纠葛在一起的金融、产业联系,使每个国家都很难垄断成为惟一赢家,双赢甚至多赢的结果才是现实选择。地域上的联结性、文化上的共通性以及经济上的互补性,都将使中日汽车联系得更紧。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