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综合性国家图鉴社)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行业消息 > 汽车消息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吴
图片1 吴邦国,男,汉族,1941年7月生,
·政治人物:温家宝
·政治人物:胡锦涛
·科学人物:吴征镒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汽车业格局中的中国地位将再次得到提升
2009-05-07

“要造势上北京,打市场去广东、做品牌到上海。”汽车界如是说。正是在这样的感召下,4月20日,北京车展以一种宏大的叙事方式开始了一场汽车界的盛宴。 tujian.org

  瓦格纳来了!卡洛斯戈恩来了!文德恩来了!通用汽车、日产-雷诺、大众……这些声名显赫的汽车业大佬在北京集体亮相。成龙来了!章子怡来了!众多国际影视巨星也助阵北京车展……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明星大腕云集,美女车模云集,当然,最重要的还是“主角”——890辆名车,7款全球首发车、24辆亚洲首发车、55辆概念车……无论是最贵的2450万元的布加迪还是1.8万元的NONO,每一个都给了我们奔往北京车展的理由。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我们看到了。我们看到了自主品牌在这届车展上终于由“绿叶”成长为“红花”。在本届北京车展上,国内所有的大集团都以鼎盛的阵容参展。其中上汽、广汽、一汽、江淮、华晨、长安等老牌劲旅掀起集团军自主品牌的高潮。与此同时,新锐势力奇瑞、长城、长丰、海马等也呈现出中国制造的新趋势。广州本田正式发布自主品牌,开创合资企业创立自主品牌的先河。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我们看到了。我们看到了合资品牌,全球汽车业的巨头们更多主动迎合中国消费者的身姿。在北京车展亮相的上海大众LAVIDA朗逸是利用本土设计力量并联合母公司的全球研发体系而开发出的全新车型;日产在北京车展上发布的新款天籁也是以中国消费需求为基准,面向全球市场首发的车型,这无疑显示了国际汽车巨头对中国市场的重视,也预示着北京车展将成跨国公司中国战略转型的分水岭。 tujian.org

  我们看到了。我们看到了豪华进口车对中国这片热土的无限向往。终极跑车——价值2450万元的布加迪卫航16.4震撼登场;保时捷带来了全球首发的新款Cayenne卡宴TurboS,宾利也携全国首发的欧陆GTSpeed极速版亮相,为中国豪华车市场再添猛将。 tujian.org

  在今天的北京车展上,我们看到了中国汽车与世界的对话。 tujian.org

  在北京车展的背后,是日益崛起、无比庞大而充满生机的中国市场。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在北美汽车市场严重下滑的背景下,中国车市却在不断诞生着世界汽车业的一个个新记录。2008年,中国汽车市场的产销量预计将达到1000万辆。从200万辆到1000万辆,中国市场仅用了6年时间就成长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汽车市场,并保持着超过15%的高速增长率。据业内专家保守估算,中国至少还将有持续10年以上的稳定增长,因此毫不夸张地说,中国市场已经成为左右世界汽车行业的重要力量。这也是日产汽车公司总裁卡洛斯戈恩在去年的东京车展上说出“谁在中国成功,谁就在世界成功”的根本原因。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在全球格局中,中国市场增长已经是全球汽车业的最强驱动力;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巨头必争之地。而本次北京车展,将是世界汽车业格局跌宕起伏的风向标。在这个热力四射的舞台上,全球汽车业格局中的中国地位将再次得到提升。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第十届北京车展将从会持续至28日。据车展主办方预计,本届车展参观人次将超过60万,创下历届之最。 tujian.org

     相关链接
    ·年底10款价格探底车型导购
    ·北京车展明年4月国展中心新馆举行
    ·热点事件:交强险“变脸”谁喜谁忧?
    ·新奥迪A4明年底国产 Q5 09年实现国产
    ·品牌二手车将成我国二手车市场发展主流
    ·速腾1.8T舒适型将上市 售16.98-18.58万
    ·双环汽车又陷抄袭门?
    ·中国汽车出口需尊重NCAP规则的碰撞测试
    ·三菱两厢掀背车与骊威同级 08年东南投产
    ·东风朝柴生产经Navistar授权的柴油发动机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88202885-8028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甲38号西座10层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