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在中国乘用车市场产销平均增幅超过20%的大背景下,小排量乘用车却遭遇“寒冬”,市场占有率低于10%。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2007年全国私人购车比例上升至80%以上,成为汽车市场的绝对消费主体。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在油价不断攀升之际,SUV和豪华车等大排量车型的销售却持续升温,同比增长50%。如此巨大的反差表明,国内小排量市场,特别是自主品牌,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小排量限行”、“小排量解禁”、“节能环保型小排量汽车技术条件”……从中国汽车市场发展的历程看,小排量车的经历可谓曲折。当初解禁之时,一度舆论以为小排量春天将至,但最终发现,即便消费者无时无刻不在担心一路高涨的油价和随时可能出台的燃油税,但面对小排量车却依然舍小求大。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小排量车,特别是自主品牌小排量车在汽车市场遭遇“滑铁卢”?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究其原因,或可归纳为三点:一是对于消费者而言,市面上可供选择的精品小排量车型相对较少,尤其缺乏合资品牌、国际品牌。小排量车也一直是国内自主品牌赖以生存的基础。可是,由于自主品牌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一些消费者对自主品牌形成了“质量差、技术含量低、价格便宜,修车麻烦”的误解,也成为直接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虽然自主品牌后来一直在努力扭转这种形象,但毕竟还需要一个过程。相反,合资品牌和国际品牌在这方面的技术虽然越来越先进,但大多精品小排量车型都只销往欧洲国家,进入中国市场的屈指可数。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另外,在利润方面,小排量汽车的利润贡献率相对较低,导致厂家不愿意投入更多精力去研发具有更高性能的小排量车型,一些依托微车市场起家的汽车制造商,甚至纷纷转向更大排量的车型,这种急功近利的行为导致小排量的产销量锐减。此外,国内消费者的架构逐渐改变。80后逐渐成为经济型轿车的消费主力。这个人群汽车消费需求从档次上要高于其前辈70后,第一部车的搜索范围集中在10万元以上,所以2007年小排量市场总体疲软,主要是因为自主品牌产品难入他们的视野。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其实,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趋势下,小排量车前景在很多人眼里还是看好的。从消费层面看,随着全球性的能源短缺和油价的飞速上涨,中国的汽车消费观念正在与国际接轨,人们已经从一味地排斥低性能小排量转向期待与国际接轨的精品小排量。就政策层面而言,2007年12月18日,国家发改委发布了《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7年本)》(征求意见稿),首次给节能环保型小排量车,即“精品小排量”以定义。根据新目录征求意见稿的有关内容,节能环保型小排量乘用车燃油经济性要高于国家第二阶段限值10%,排放满足国Ⅲ标准,两厢车长不大于4米,三厢车长不大于4.2米。此次对小型车在外形尺寸、经济性等方面的标准,意在为燃油税等鼓励节能环保汽车发展的政策出台做准备。更加可喜的是,目前一些国际汽车品牌已开始由中高级车逐渐向下延伸,发力精品小排量市场。近日,上海通用方面已经证实,去年在法兰克福车展上首发的雪佛兰新乐骋将于这个月底在国内投放。这款小车最大的亮点之一是搭载了一台1.2升S-TEC引擎,53.1千瓦的升功率和混合工况下每百公里6升的油耗在国内现有的同级车型中显得非常出众。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此外,自主品牌汽车企业也开始突破传统的低质小车思维惯式,开始向精品小排量迈进。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在长安精灵下线时就说:“长城不造低质、低价轿车;要改变自主品牌靠价格吸引用户眼球的做法,长城精灵要成为小车中的精品。”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2007年底开始,各个汽车商场纷纷加快小排量产品的上市步伐,马自达2和装备1.5升发动机的长安铃木雨燕甚至在同一天上市。此外,在最新一批通过国家发改委审批的28款新车中,小排量就占据了9个名额,其中不乏合资品牌、国际品牌的车型。由此可见,2008年的小排量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而随着燃油税的推出,合资品牌、国际品牌的发力,自主品牌的不断进步,可供消费者选择的精品小排量车的增多,中国的小排量市场有望冲出严寒,迎来暖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