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综合性国家图鉴社)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行业消息 > 汽车消息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吴
图片1 吴邦国,男,汉族,1941年7月生,
·政治人物:温家宝
·政治人物:胡锦涛
·科学人物:吴征镒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中国轿车平台”才是汽车市场大文章
2009-05-08

2007年,众多自主品牌赖以生存的小排量、微型车市场出现萎缩,同比下降5.7%。如果说,国际品牌以前在中国的竞争重点是中高端车型,那么现在我们注意到,外资品牌,尤其是日系车已经在中低端车型和微型车逐渐发力,进一步挤压着自主品牌苦守的中低端市场。自主品牌在国内的市场份额已从2006年的近1/3下降到1/4强。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自主品牌企业普遍感到,虽然目前自主品牌的舆论环境看上去不错,但是从具体政策层面来讲,真正保护、引导、扶植自主品牌的配套措施尚未系统出台。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但是有识之士开始清醒,从自主品牌的自身找原因。鱼龙混杂、各自为战、规模小、产品水平低的局面如果不发生根本变化,中国自主品牌将越来越难以招架国际品牌的竞争和挤压。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除了国家政策的鼓励换民众点儿认知和支持,自主品牌最终是否立得住,还要在市场竞争中见分晓,市场不同情弱者。因此,自强是自主品牌立足的关键。要通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靠产品质量、靠贴心的服务在激烈的竞争中站住脚跟。全球化和企业的兼并重组是当今世界汽车业的大趋势。中国自主品牌“遍地英雄起四方”的草创时代越早结束越好。发展自主,要有大举措。笔者认为,改变自主品牌的草莽现状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一是要联合。终结众多自主品牌互不买账,个个儿要当山大王的局面。国外一个平台往往由不同车型、不同品牌、甚至是多国企业共用。这样,开发产品的巨额费用才能摊薄在数以百万计的产品上,从而获得最大点经济效益;而中国的自主品牌一个车型几万辆,最多十几万辆,每辆车背负的开发成本之沉重,如何与国际品牌竞争?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既然国家已经确定,自主创新、自主研发的主体是企业。建议以大集团为龙头,吸引其它自主品牌企业,用集资入股的市场办法形成合力,共同开发一个“中国轿车平台”,甚至有从微型小型到大中型N个平台组成的平台系列,并且共同开发生产配套发动机、变速箱等关键总成。这些成果由不同品牌共用,用不同的外形和配置,生产针对市场的不同车型。从而降低开发成本,提升技术水平,充分吸收利用20年来通过合资获得的技术积累。 tujian.org

  集中开发,可以先从一个大集团内部做起。比如一汽旗下有红旗、奔腾、天津一汽、海马多个自主品牌,车身平台为什么就不能集中开发,实现共赢。当然,由主管部门,或者由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出面组织协调,形成中国自主品牌集约开发的全国性的大布局,岂不功莫大焉?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对于有志气、有理想、有智慧、有抱负,致力于自主品牌长远发展的优秀企业和企业家来说,“中国轿车平台”是篇大文章。 tujian.org

  二是自主品牌要坚持出口。尤其对于欧美发达国家的出口,这是同样有劳动力成本优势的合资品牌难以做到的。自主品牌在这些国家苛刻的安全、环保标准面前,不必怨天尤人,不要知难而退,而应该视为是提高自身水平的达标追求,是必须锲而不舍连续跨越的110米跨栏赛跑。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当年中国的轻纺产品出口,跨越了欧美门槛;后来的家电、计算机出口,也跨越了欧美门槛;以今天中国汽车业形成的强大制造体系和逐步增强的开发能力,自强不息的中国自主品牌汽车,一定能跨越欧美的安全环保标准的考验,源源走出国门。到了那一天,中国自主品牌才会享受到一种“三军过后尽开颜”的新境界。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相关链接
    ·年底10款价格探底车型导购
    ·北京车展明年4月国展中心新馆举行
    ·热点事件:交强险“变脸”谁喜谁忧?
    ·新奥迪A4明年底国产 Q5 09年实现国产
    ·品牌二手车将成我国二手车市场发展主流
    ·速腾1.8T舒适型将上市 售16.98-18.58万
    ·双环汽车又陷抄袭门?
    ·中国汽车出口需尊重NCAP规则的碰撞测试
    ·三菱两厢掀背车与骊威同级 08年东南投产
    ·东风朝柴生产经Navistar授权的柴油发动机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88202885-8028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甲38号西座10层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