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由要是由位于南太平洋上毗邻的南北二岛构成,人口近400余万,人口密度近每平方公司15人。虽然国土面积大不,但是新西兰曾经成为海外汽车厂商云集的国度,然而,汽车产业全球化大潮的到来,使得新西兰汽车产业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走上末路。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八十年代之前,汽车生产是新西兰制造业的骨干 tujian.org
二战结束后的大部分时间内,汽车制造行业一直是新西兰制造行业的脊骨。那个时候,国际汽车生产厂商们都以国家为单位建立生产机构的,象新西兰这样的小国也成为他们的目标。那时高额的进口关税能够有效地阻止进口汽车对他们的冲击,因此他们可以获得高额的利润与市场份额。1981年时,新西兰Porirua工厂(后来称为Todd汽车厂)迎来了它生产高峰期,每年生产约22,500辆汽车。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八十年代后,新西兰逐步进入汽车产业快速衰退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新西兰开始推行一系列激进式的经济及制度改革方案,目标是将新西兰建立成为一个开放的经济体——政府不干涉经济,无限制性法律法规,无排外保护性措施,这一切在九十年代之后得到进一步完善,新西兰经济与国际经济融合的速度加快了,可这对于新西兰汽车产业来说并不是好事。 tujian.org
在1986年时,新西兰还拥有以日本厂商日产、本田、马自达、三菱、丰田等企业为主体的13个CKD组装工厂,共雇佣6000多员工。然而长景不长,生产全球化重新布局速度加快使得欧美日汽车生产厂商加快重新布局,市场狭小且地理偏僻的新西兰在他们的眼中失去了原有的吸引力。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新西兰终于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期迎来了第一次汽车产业撤资潮,这次是以通用与福特为代理的。1988年,通用位于Trentham的工厂撤得就剩下一条卡车组装线了,不久就关门了;没差几天,福特位于LowerHutt的生产厂也贴上了封条。当地工会与雇员纷纷将矛头指向了价格较低的日本进口车与不断消减的关税。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外国汽车产业投资撤退的高潮是在1997年,该国最大的生产厂——三菱设立于惠灵顿附近的Porirua的组装厂在大门贴封条12个月,于2007年6月12日彻底关上了,原有1200多名职工仅一部分留了下来,而此后的一年多内,日产位于南奥克兰Wiri的工厂、本田位于Nelson的组装厂、丰田位于Thames的工厂纷纷上锁,约有1500多个工作岗位消失了。 tujian.org
1998年10月底,新西兰最后一个组装厂于关门了。这个国家从此步入了本国无汽车生产企业的时代。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从世界范围来看,新西兰汽车制造行业一直以来都存在着规模小的缺点。这些外资企业都是以CKD方式进口车身及发动机配件,然后在工厂内完成最后的组装,而且仅在当地采购一小部分配件。在全球化大潮的冲击下,跨国企业纷纷将生产线移至低成本、投资环境更优越的新兴国家,新西兰这样的小国边缘化也不就难理解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