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时间来证明吧,我们多些耐心。
先来看这样一段演讲,这是《南方都市报》前总编辑——被视为《南方都市报》灵魂人物的程益中的一次演讲: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南方都市报》创办之初,曾经面对许多质疑、责难和非议。我还记得在一次大会上,我只说了三句话,却三次引来哄堂大笑。我说:‘我认为我们现在要思考的问题,不是《南方都市报》在广州激烈的报业竞争中有没有生存必要和生存空间的问题,而是《南方都市报》该如何尽快成为广州报业老大的问题。’哄堂大笑。我接着说:‘只要我们坚持自己的报业理念、编辑思想和管理制度,我敢说就不是《南方都市报》会不会成为广州某报、羊城某报的对手的问题,而是广州某报、羊城某报会不会成为《南方都市报》对手的问题。’接着哄堂大笑。我又说:‘可是大家一定要明白,在热闹的马路边栽树,绝对不能栽小树,绝对只能栽大树。《南方都市报》必须要有足够的投入,一开始就是参天大树,而不是一脚就可以踩死的小苗……’这一次我是话音未落就被哄堂大笑淹没了。” tujian.org
程益中讲这番话的时候是在1995年。当时,《南方都市报》还只是一个多少人知道的羊城小报。“要办中国最好的报纸”——这句口号在一度被众多专业人士引为笑谈。但是,“程式狂妄”成就了《南方都市报》发展的内在动力,并成为《南方都市报》的快速标签。5年之后,《南方都市报》枝繁叶茂,人才济济,成为一段家喻户晓的中国报业传奇。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2007年8月,一贯低调的比亚迪集团总裁王传福在其旗下新车F6下线仪式上,竟当着众多媒体记者的面,喊出这样的口号——“2015年成为中国汽车单品牌销量第一的企业,2025年成为全球销量第一的企业”。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在部分业内人士看来,这句口号不仅可笑,还需外加充分的“不可能”佐证。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客观而言,在资讯发达,演绎繁多的年代,“说大话”和“讲述理想”之间的界限已经日渐模糊。“说大话”在今天可能引发的巨大代价,人人都懂得。那么,王传福为什么要说?又凭什么可以说?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仅仅是为了博出位?比亚迪超过300多亿的企业规模和以往低调务实的行事风格,不能完全支持这样的判断。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如果王传福不仅仅是搏出位,那么,我们不妨多些耐心,并多做些细化的思考。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一直以来,中国的汽车产业就如同中国的足球一样——“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历来是舆情的主旋律。例如之前规划中的三大三小战略布局,最后都落得合资了事,引来国外车型,占得国内市场,分得丰厚利润,至于其它,就先顾不上了。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倒是在一些草根汽车企业身上,我们还能看到这个民族血液中尚存的那点“骨气”。虽然大家都可以笑话吉利“四个轮子加一个盖”就是汽车的理论,虽然大家也可以骂奇瑞“远看几十万,近看十几万,坐进去几万”的品质——但不可否认,自主品牌车企得益于中国多层次的市场,在夹缝之中坚韧地成长,并且日渐逼近主导地位。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比亚迪电池就是这样一个例子。上世纪90年代后期,手机电池产品基本被SANYO,SONY等日本企业垄断。正是因为比亚迪10年的努力,逐步打败了SANYO、SONY等日本顶尖的电池企业,凭借优异的质量控制,成为MOTOROLA、NOKIA的战略合作伙伴,并成为这个行业之内的隐性世界冠军。这之中,“有骨气”应该可以说是比亚迪成长的基因。要不,谁看着满世界的SANYO,SONY的产品,头都会晕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现在轮到汽车了,虽然比亚迪在电池行业的成功并不代表其必然能够在汽车行业内获得成功。但是,对于这样一个“有骨气”的企业,我们,尤其是我们的媒体,能否多一些包容,多一些耐心?毕竟,时间最终会证明,王传福说的究竟是“大话”还是比亚迪的“理想”。如果是大话,那么最终承担这代价的还是他本人。然而如果最终证明,这是一个伟大企业的理想开端,那么我们到那个时候再之致以敬意也不迟。 tujian.org
中国企业集体战胜洋品牌在其他行业中已屡见不鲜——前有家电业,后有PC业。消费者包括我们的媒体精英,也不妨更加自信些,以更加爱护的眼光来看待我们自主品牌的汽车企业。——其实,消费者已经在用脚投票了,比亚迪F3的持续热销,上市一年半,总销量就达到10万辆,已经创造了自主品牌汽车的新传奇。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想想那些以圈钱为能事的开发商,想想那些天天涨价的房子,再看看天天降价的汽车。说句公道话,比亚迪们,或许才是中国产业的脊梁。中国制造业需要精气神! tujian.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