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综合性国家图鉴社)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行业消息 > 汽车消息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吴
图片1 吴邦国,男,汉族,1941年7月生,
·政治人物:温家宝
·政治人物:胡锦涛
·科学人物:吴征镒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起亚嘉华国内受宠 名扬海外
2009-05-08

作为一款在海外尤其是欧美市场广受欢迎的车型,起亚嘉华取得了令众多竞争对手望尘莫及的成绩,不仅销量相当可观,还囊括了众多全球性著名专业汽车评测机构、专业汽车媒体评选的MPV类奖项,是国内MPV车型中惟一一款获得美国NCAP五星安全认证的产品。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海外销售火爆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很多消费者不知道,起亚嘉华首次以“专机”概念亮相在国内高端MPV市场之前,已在海外风行多年。2005年11月30日,当起亚总裁兼CEO郑义宣从韩国总统卢武铉手中接过沉甸甸的出口过百亿嘉奖(ExportTowerAward)时,这座奖杯里就有起亚嘉华的功劳。起亚总裁兼CEO郑义宣曾表示,“起亚诸多杰出表现,C级车Sedona(Carnival)贡献良多。”2000年4月起亚嘉华开始出口欧洲市场,并在意大利一举获得了MPV进口车型第一位的佳绩;2001年出口美国,同年9月进军加拿大及澳大利亚,充分得到了当地消费者认可并引领市场得以迅速扩大。从2001年5月开始,“Carnival”便成为唯一一款对北美出口达到50,000台以上的优秀MPV车型,至今仍以每年25万辆的销量在全球范围进行销售。在最新公布的2007上半年美国市场汽车销量排名中,起亚嘉华凭借32,321辆的市场销量在小型MPV中榜上有名,位居全美市场的第五名。 tujian.org

囊括专业大奖 tujian.org

出道至今,起亚嘉华获奖无数。2001年起亚嘉华就被世界最大的汽车杂志-德国ADACMOTORALLBELT评为最优秀MPV车型;2002年在加拿大汽车专业月刊“TopGear”杂志中获得本年度新车型的荣誉;2003年7月美国“THECAR”选定起亚嘉华为MPV系列最优秀车型。最近一段时间,起亚嘉华又接连获得美国高速公路安全保险委员会评选的“最安全车型”和“最安全小型客货车”,《MotorWeek》(汽车周刊)2007年“驾驶者之选”的“最佳小型客货车”,《CarBook》2007年“最佳选择”以及连续两年由IIHS颁发的“最安全”奖和美国高速公路安全保险协会(IIHS)尾部碰撞最高等级肯定等。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起亚嘉华不仅名扬海外备受肯定,在国内的表现也同样不可小觑。其先后获得“中国汽车品牌公众排行榜”的“最受公众喜爱的MPV”大奖及“2006重庆最佳公务车评选”的“最佳公务用MPV”等多个含金量极高的奖项。除了在性能上的优势之外,2006年8月东风悦达起亚在国内合资企业领域内率先实施的“5年/10万公里”的动力系统保修政策,也是起亚嘉华在市场上获得赞誉的原因之一。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MPV作为近年来新兴的车型,国内市场的竞争还不是很充分,尤其起亚嘉华所强调的安全性、舒适性、多功能性,对很多中国消费者来说尚未成为考虑购车的第一要素,因此在目前的市场上,起亚嘉华在海外的辉煌表现还没有使国人受到感染。但随着国人对MPV车型优势的进一步理解,MPV车型市场将会进一步成熟,起亚嘉华凭借其自身的诸多优势,必将赢得更多消费者的接受和欢迎。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相关链接
    ·年底10款价格探底车型导购
    ·北京车展明年4月国展中心新馆举行
    ·热点事件:交强险“变脸”谁喜谁忧?
    ·新奥迪A4明年底国产 Q5 09年实现国产
    ·品牌二手车将成我国二手车市场发展主流
    ·速腾1.8T舒适型将上市 售16.98-18.58万
    ·双环汽车又陷抄袭门?
    ·中国汽车出口需尊重NCAP规则的碰撞测试
    ·三菱两厢掀背车与骊威同级 08年东南投产
    ·东风朝柴生产经Navistar授权的柴油发动机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88202885-8028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甲38号西座10层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