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中图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国图鉴社)官方网站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行业消息 > 汽车消息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胡锦涛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对比评测:天语SX4舒适型VS骊威劲锐版标准型--中国图鉴
2011-03-31

  动力[DongLi]操控:各有千秋

copyright dedecms

  两款跨界车均有车型[CheXing]搭载1.6L全铝发动机,但技术上有差异,天语SX4拥有的VVT技术是骊威劲锐版所不具备的,80千瓦的功率为其带来更强劲的动力[DongLi]。天语SX4的整备质量要比骊威劲锐版重100公斤,但驾驶时的加速力却更强,显现出长安铃木在动力[DongLi]科技方面[FangMian]的优势。当然在追求强劲动力[DongLi]的同时,付出的代价便是耗油量略高。

dedecms.com

  底盘[DiPan]方面[FangMian],天语SX4采用的是纯正跨界车底盘[DiPan],悬挂刚度和车身刚度都经过了特别强化,加上长行程的设计,不仅在应对恶劣路况的时候游刃有余,而且日常驾驶的韧性和质感都非常强。与此同时,欧洲风格的底盘[DiPan]调校、拉力赛事冠军的背景,205mm的宽胎,都赋予了天语SX4出色的操控性。可以说,底盘[DiPan]表现[BiaoXian]是天语SX4的一大强项,兼顾操控、舒适和通过性,显现出纯正跨界车的独特魅力。骊威劲锐版的底盘[DiPan]与骊威轿车[JiaoChe]完全相同这增加了其舒适性,185mm的轮胎亦能满足日常使用要求,但在面对操控和应对恶劣路面时,就略微逊色。

内容来自dedecms

  整车配备:旗鼓相当 细节[XiJie]取胜 dedecms.com

  整车配备方面[FangMian],两款车的安全与舒适性配置大体相当,像双气囊、ABS+EBD+BA、电动助力转向、四门电动窗、电动后视镜、带AUXIN输入接口的CD音响等车主最为关心的配置,两款车都没有缺少。

织梦好,好织梦

  在细节[XiJie]上面,天语SX4舒适型[ShuShiXing]基于其高定位和设计理念带来的优势,表面出众。例如刹车,天语SX4采用的是前后四轮盘式刹车,而骊威劲锐版则采用相当于A0级轿车[JiaoChe]水平的前盘后鼓式刹车。另外,天语SX4舒适型[ShuShiXing]的助力转向带车速感应、ISO FIX儿童座椅固定装置、驾驶座安全带未系警示系统、大灯/车门未关报警等细节[XiJie]尽显人性关怀。 织梦好,好织梦

  点评:

内容来自dedecms

  通过以上的对比发现,两款车型[CheXing]无论是在设计理念、驾乘感觉、动力[DongLi]性能、底盘[DiPan]性能还是配置方面[FangMian],都各有千秋,但在一些细节[XiJie]上面天语SX4舒适型[ShuShiXing]则略胜一筹。据了解,在服务上,天语SX4舒适型[ShuShiXing]推出3年或10万公里质保期,而骊威劲锐版则只有2年或6万公里质保期。但从品牌著名度上来说,骊威劲锐版借其东风日产口号远胜天语SX4的长安铃木。但我们购车时间几个重要因素:产品质量、价格、油耗、维修保养等。其中,产品质量首当其冲,但这个得车主亲身使用才有说服力;价格方面[FangMian],天语SX4舒适型[ShuShiXing]8.58万元起,相对于骊威劲锐版标准型9.98万元的价格来说,这也许就是我们常说的品牌价值吧;至于油耗,两款车型[CheXing]同出于日系,硬件方面[FangMian]各有千秋,但实际油耗则因人而异,这与驾驶习惯紧密相联。至于谁才能真正引领跨界风尚,这有待市场验证。(苏妮 周桂钟) 织梦好,好织梦

 相关链接
·南京一小区车位紧缺 业主私装地锁占位--中
·北京奔驰两限做法应取消 损害消费者经销商
·评论:高保低赔能否成为最后霸王餐--中图社
·北京明起大幅提高停车费 交通协管重获“贴
·保监会:车险理赔将实现全流程管控--中国图
·2011合资自主车集体发力 消费者关注新车型
·广汽集团换股吸收合并广汽长丰 盈利值得期
·北京停车收费10年之变 未来停车公司应分级
·推动公车改革 问责不能缺位--中国图鉴
·大众汽车办国际乒乓球精英赛--中图网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65号4楼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 京ICP备0911063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