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中图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国图鉴社)官方网站

印象中国 中国特色 中国亲民 国家礼仪 全民学习 国家记忆 图文聚焦 行业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图鉴国情 亲民工程 国礼系列 图解国学 图鉴国史 博览古今 地区消息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情集萃 亲民项目 国礼品鉴 国学精华 国史系列 中图推荐 国际博览 关于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行业消息 > 汽车消息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胡锦涛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媒体评论:车市需安静疗伤 政策勿再拔苗助长
2011-05-27

  近段时间以来,人们对车市走势议论热烈,主流基调趋于悲观,最乐观的看法也不过是增长10%,全年销量2000万辆左右。甚至有人认为可能出现全年负增长,即连去年1800万辆的水平也难以保证。

  我们认为,今年车市总体仍然会保持一定增长,10%左右的增幅还是可以期待的。但是,类似前年46%、去年32%这样井喷式增长的日子,肯定是一去不复返了。

  规律告诉我们,世界上没有只涨不跌的市场,也没有只跌不涨的市场。一般说来,暴涨之后必有暴跌,暴跌以后也会出现报复性回调。今年车市出现大幅回调,一方面是受到国家宏观经济调整大局的影响;一方面是连续两年的超高速增长,透支了市场消费;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受资源制约,车市到了非调整不可的地步。

  自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至今,10年时间汽车年销量从200万辆增长到1800万辆,9倍的增幅,在全球范围,既是空前,也是绝后,因为就全球而言,资源也不可能长期支撑这样的发展速度。

  环视全球,10%的增幅已经相当不错,但我们多年来已经习惯于市场的高增长,尤其是最近两年连续30%以上的增长,每年400万辆的净增量,使得人们期望值过高,对正常的增长难以接受,以致产生恐慌情绪。

  2009年,本来我们提出的宏观目标是调整经济结构,改变增长方式。但是我们管理当局面对金融危机,惊慌失措、反应过度,运用了过多的行政刺激手段,揠苗助长,包括滥发钞票等,在金融危机情况下,车市增幅竟然达到46%,新车销售净增400万辆,其实是很不正常的,自然是不可持续的。现在市场出现深度调整,其实是对矫枉过正的纠正,也可以说是对我们强行改变经济运行规律的惩戒。在去年市场狂飙期,我们就曾提出中国车市到了调整期。

  多年来,中国车市最大特点,就是一会儿暴涨,一会儿暴跌。暴涨容易招来盲目的投资者,形成阶段性产能过剩,造成市场不理性竞争;而暴跌则容易造成市场恐慌。无论暴涨还是暴跌,对产业都有极大伤害,因此我们一贯主张车市要保持平稳增长。这些年我们最重要的收获之一,就是认识到不要妄图改变经济规律,过度人为刺激市场,大涨必然会导致大跌,对市场的行政干预越少越好。

  国民经济需要的是稳定、均衡、持续发展,各个产业要大体做到协调、稳步增长,任何一个产业都不可以单兵独进。尤其是汽车产业,带动性很强,反过来说,受到的制约因素也最多,尤其不可能,也不应当单兵独进。而且那种超常发展对汽车产业本身也会造成伤害,为什么这些年,汽车业兼并重组难以推进?就是因为“形势一片大好”,大小优劣企业都能生存,年产100万辆和年产3万辆的企业都能活得很好,因而企业和政府的投资冲动都很强烈。

  现在的市场调整,实际上也是市场在自行疗伤,如果我们再以“支柱产业”地位要挟政府,政策救市,就会重蹈拔苗助长的前辙。

  长期看,无论是中国人均汽车保有量,还是总体经济发展趋势,中国汽车市场都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但是过去那种超常速度发展,应当是难于再现,因此,我们要调整好心态,迎接汽车稳定、均衡发展时期的到来。(程远)

 相关链接
·寻找最具营销点车模 时尚组 马静
·丰田将推出新一代e-CRB 提升渠道服务能力
·电动车定位“换电为主” 电池将由国家统一购买
·一汽-大众奥迪单月销量再创新高
·爱车养护 夏季“进补”有妙方
·体验非凡魅力——试驾广汽传祺
·第六批节能车目录出炉 82款车享3000元补贴
·新车上市挑花眼 细数汽车那些被高估的技术
·无专门机构对代驾行业监管 酒后代驾,你愿意吗?
·卖得多赚得少 自主品牌“元老级”夏利生死劫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65号4楼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 京ICP备0911063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