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朋友抱怨北京随时随地堵车,矛头直指汽车:“就是因为车太多了,如果车少一点,大家都不开车,还会这么堵吗?”我一时无语,不知如何回答。转天一想,持此论调的并非个案,必须得驳一驳,以免视听被混淆,汽车被妖魔化。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说“妖魔化”或许有些严重,但是至少目前在北京,在一部分普通民众的眼里,汽车数量太多确实是堵车频繁、堵车严重的主因。如果太多人产生这个情绪,不仅误导消费导向,对决策者的合理决策也有干扰。 内容来自dedecms
事实上有一个奇怪现象,北京汽车保有量少于东京,同时市区面积远大于东京,但拥堵情况却比东京严重得多。这是因为:东京地铁四通八达,密密麻麻,地下交通极为方便和发达。东京市民平日坐地铁上班,周末才自驾车出行。而反观北京的公共交通,地铁网点少,线路少,乘坐不方便,人多车次少;公共汽车线路覆盖不足,存在大量公共交通无法覆盖的死角。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这足以证明公共交通建设不足、管理不善才是北京拥堵严重的主因。车太多并不是问题,只是在解决拥堵问题上,控制数量是最直接的手段,不管有没有效果或者效果如何,于是,限购发生了,公众对此应该心知肚明。汽车的问题不是太多,而是在使用环节没有得到有效引导。
织梦好,好织梦
汽车被妖魔化让人非常担忧。很明显,部分政府部门发出的所谓主流声音将拥堵问题太多地推在车的身上,更多的目的是转移注意力,释放自身及公共交通身上的压力。汽车行业则为此陷入尴尬境地,无论是生产企业、销售企业,还是北京的经济发展,都受到打击,梦想拥有汽车的消费者则陷入摇号困惑。
织梦好,好织梦
回头想想汽车产生的意义,使用汽车既可提高社会效率,也可带来一定的满足感,那么如果没有车,社会效率就会降低,社会无疑会倒退发展,这当然不是咱们追求的结果。再有,如果用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的理由拒绝汽车,显然过于牵强,新能源汽车的方向是电气化,无论是插电式、纯电动,还是燃料电池车,都不会与环保背道而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