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国际论坛日前在天津举行,什么“合资自主”啊、新能源啊、限购啊,口水意料之中的横飞,当然,比较引人注目的内容也有——出席论坛的有关官员透露,政府将从两方面推进节能减排,除了继续发放节能车补贴外,还将通过实施强制性的“燃油经济性标准”来迫使厂家提高整体的汽车燃油经济性。
据悉,《乘用车燃料消耗量评价方法及指标(第三阶段)》将于年内实施,相较于2008年执行的第二阶段标准,新标准最大不同之处在于,一是效仿国外,引用了“公司平均燃油效率标准”这个概念;二是变得更加严苛,一说油耗限值拟降低20%,力争到2015年全国平均乘用车燃油消耗量降至百公里7升左右,而据出席论坛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部部长冯飞的说法,新标准“大的原则基本上定下来了,(百公里)6.3升之下”。
不论是7升,还是6.3升,对国内汽车厂家来说,都是难以达到的。去年11月“第三阶段油耗限值”草案出台时,该草案的主要起草人之一、中国汽研中心标准化研究所副总工程师金约夫就曾表示,目前国内没有一家车企能完全达标。
不过,在能源与交通创新中心总裁兼执行主任安锋看来,这个标准已经滞后了。他说,2006年中国的平均燃油限值标准是百公里8升,新标准计划到2015年降低到7升;而同期,欧洲的燃油限值标准是从6.9升降到5升。根据安锋的说法,“十一五”期间中国平均单车油耗从8升降到了7.8升,基本上没有什么变化。
安锋的话并不令人吃惊,因为过去5年里,国内汽车厂家除了销量大幅上来了,在核心技术上的确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进步,以至于一些媒体在年底评选各种年度奖项时遇到一个麻烦,就是“年度技术”一项的入围名单,总是凑不齐。比如在变速器领域,一位专家的说法是,截至目前,能够独立开发生产自动变速器的本土品牌,依然是一家都没有!某品牌的确早就宣布开发出了完全自主的自动变速器,但实际上是没有电控部分的“假自动”,另一品牌宣布很快会推出自己的DCT(双离合自动变速器),实际上,那是一项“交钥匙工程”,也就是说,一切都委托外国公司弄好,最后整体项目移交。
这个在安锋看来已经滞后的第三阶段标准,已经遭到很多汽车厂家的反对,也颇振振有词——如果一个标准大家都无法达到,那就形同虚设。可是,强制性的燃油限值标准,并不是政府有意要为难企业,而是这个行业得以继续发展的前提条件。国家能源局局长张国宝指出,目前中国石油的海外依存度已经达到55.2%,超越美国53%的水平,以目前的能耗水平,中国的汽车工业难以维系。国家发改委产业协调司装备处处长李刚不久前就说:“限购憋不死中国汽车,但能源会憋死中国汽车。”
纯电动车在可预见的未来不可能大规模普及,按照马自达的预测,2020年,完全不使用传统内燃机的汽车比例不会超过5%,因此,不能把期望完全寄托在电动车上,如何提高传统内燃机的效率才是重心;平均实际油耗降低到百公里7升以内,对于大型车辆而言,是不现实的,所以小型化、轻量化才是未来发展方向。可是现在本土品牌都在拼SUV,目前SUV是好卖,可是,产品线里那么多低技术高油耗的SUV,将来如何达到燃油限值标准?广本执行副总经理姚一鸣在是否引进大排量车型上一直态度谨慎,是非常明智的,因为更严厉的燃油限值标准这个大限迟早是要来的。(青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