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中图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国图鉴社)官方网站

印象中国 中国特色 中国亲民 国家礼仪 全民学习 国家记忆 图文聚焦 行业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图鉴国情 亲民工程 国礼系列 图解国学 图鉴国史 博览古今 地区消息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情集萃 亲民项目 国礼品鉴 国学精华 国史系列 中图推荐 国际博览 关于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行业消息 > 汽车消息 >
   中图推荐
亲稳发掘汇报
亲稳发掘汇报软件,采用最先进的网络搜索
·入编邀请
·政治人物:胡锦涛
·政治人物:吴邦国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解析商业车险条款费率管理制度改革三大亮点
2011-09-24

  中国保监会23日发布《关于加强机动车辆商业保险条款费率管理的通知(征求意见稿)》,初步提出了商业车险制度的改革方向。总体看来,征求意见稿突出体现了改革的三大亮点,即保护被保险人合法权益、差别化产品开发机制、平稳渐进的改革进程,着力推动车险行业提高承保理赔服务水平。

  解决车险热点问题  充分保护消费者利益

  针对近段时间车险市场“高保低赔”“代位求偿”等热点话题,征求意见稿指出,保险公司和投保人应当按照市场公允价值协商确定被保险机动车的实际价值,并协商约定保险金额,严格遵守《保险法》的有关规定,保险金额不得超过保险价值。

  此外,因第三者对被保险机动车的损害而造成保险事故的,保险公司自向被保险人赔偿保险金之日起,在赔偿金额范围内代位行使被保险人对第三者请求赔偿的权利。保险公司不得通过放弃代位求偿权的方式拒绝履行保险责任。

  保监会有关负责人表示,商业车险制度改革的首要任务,是解决投保人和被保险人反映的热点问题,更好地保护投保人、被保险人合法权益,这是一切车险监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为此,征求意见稿指出,商业车险条款不得出现免除保险人依法应承担的义务或者加重投保人、被保险人责任的条款,不得出现排除投保人、被保险人依法享有的权利的条款。保险公司应当在投保单首页增加“责任免除特别提示”并需投保人签名确认,不得要求被保险人提供与确认保险事故的性质、原因、损失程度等无关的证明和资料。

  差别化产品开发机制  鼓励创新与严控风险相结合

  征求意见稿根据分类监管的理念,对不同的保险公司规定了差别化的车险产品开发机制。与风险水平相关的纯损失率由行业统一制订,保险公司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自主确定附加费用率,同时允许符合条件的公司根据自有数据自行确定条款费率。

  保监会有关负责人认为,保险公司独立开发商业车险条款费率并能稳健经营、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于保险公司具备必要的偿付能力、产品开发能力、对创新业务的风险管理能力和风险控制能力。为此,征求意见稿设定了较严格的独立开发条件,具体包括:经营商业车险业务3个完整会计年度以上、连续2个会计年度综合成本率低于100%且偿付能力充足率高于150%、上年度承保辆数达到30万辆以上、相应的技术支撑与人才储备,等等。

  有关专家指出,这一方面将打破目前条款单一、费率一致的现状,更好地满足被保险人多样化的保险需求,另一方面,为防止行业出现系统性风险,只有经营稳健、财务状况良好的公司才能开发个性化产品。这种鼓励创新与严控风险相结合的做法,有利于实现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改革过程平稳渐进  配套措施逐步完善

  保监会有关负责人表示,不断推进商业车险条款费率管理制度改革是保险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解决我国商业车险制度一些基础性问题的重要途径。需要从我国保险业实际出发,从社会关注的突出矛盾和关键问题入手,稳步实施,扎实推进,促进保险公司条款费率设计更加科学合理,承保理赔服务更加规范标准。

  据悉,在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和建议后,保监会将在汇总整理的基础上,对征求意见稿进一步完善,随后以正式通知的形式下发,并要求保险公司对现行主要商业车险条款进行梳理和修订。

  由于商业车险制度改革完善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保监会已要求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启动对商业车险条款费率的修订工作,抓紧建立代位求偿机制,制订车险索赔单证标准和理赔时限标准,建立商业车险理赔争议处理机制等,并提出改进商业车险承保理赔流程的配套服务措施。(记者王文帅、李延霞)

 相关链接
·“报废”车还在用 车主讨要车牌号
·北汽董事长:建设汽车强国须提升核心竞争优势
·中国汽车业加速转型升级 自主创新能力待提升
·2011年中国房车锦标赛第五站落幕
·解析商业车险条款费率管理制度改革三大亮点
·普利司通大打“赛车牌” 征战马来西亚耐久赛
·石家庄汽车租赁市场国庆节前悄然升温
·现代举行汽车大学生营销创意大赛
·保监会:车险保单首页应增责任免除特别提示
·雅力士备战“后补贴时代”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65号4楼
技术支持: 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研院 京ICP备09110630-3号 京公海网安备110108000956号
中国特色推进联盟旗下网站:中国特色总网 中华职工学习网 全国创争总网 中国图鉴 中国年鉴 中国国情 中国亲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