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中图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国图鉴社)官方网站

印象中国 中国特色 中国亲民 国家礼仪 全民学习 国家记忆 图文聚焦 行业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图鉴国情 亲民工程 国礼系列 图解国学 图鉴国史 博览古今 地区消息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情集萃 亲民项目 国礼品鉴 国学精华 国史系列 中图推荐 国际博览 关于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行业消息 > 汽车消息 >
   中图推荐
亲稳发掘汇报
亲稳发掘汇报软件,采用最先进的网络搜索
·入编邀请
·政治人物:胡锦涛
·政治人物:吴邦国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奔驰在华“品牌复位”战略进第二阶段
2011-09-26

奔驰在华“品牌复位”战略进第二阶段

奔驰中国市场营销副总裁毛京波。

  在第十四届成都车展上,奔驰推出了四款新车。奔驰中国市场营销副总裁毛京波表示,梅赛德斯-奔驰在中国的“品牌复位”战略已经进入了第二阶段,未来将在现有品牌价值和认知的基础上,增加客户忠诚度,增加客户对品牌的热爱。

  成都车展具有特别意义

  记者:这次成都车展奔驰一口气首发了四款新车,在奔驰内部成都车展是一个怎样的定位?

  毛京波:早在2008年,我们就把成都车展升级为B级车展。我们是第一个把成都车展升级为B级车展的厂商,成都车展由厂家直接管理,我们利用成都和广州两大车展首发重要车型。

  这次参展成都车展对于梅赛德斯-奔驰来说,具有特别的意义。我们有三个“之最”,分别是: 1、奔驰参展成都车展以来参展面积最大(1800平米);2、参展车辆车型最多,携旗下的梅赛德斯-奔驰、smart、AMG、迈巴赫四大品牌共27款车型+ 蒸汽驱动三轮汽车共同亮相;3、首发上市车型最多,包括长轴距E级轿车E 300 L优雅型、全新SLK级敞篷跑车、GL 450 4MATIC 尊贵型 Grand Edition、smart科比特别版四款车型正式登陆中国市场。

  记者:这次发布的E300L优雅型在市场上具有什么竞争优势?

  毛京波:我们已经对E级轿车进行了重新定位,E级轿车的目标客户不仅是传统意义上的时代商务人士,也包括年轻时尚精英以及家庭。我们希望新的定位对于消费者来说,不仅能够延续E级轿车此前尊贵的“商务伙伴”的身份,更能成为广大用户优雅的“生活伙伴”。在产品方面, E级轿车的“驾乘皆宜”的优势在获得越来越多人的认可。

  E级轿车优雅型的上市,丰富了E级车的车型序列,填补了E260L时尚型(56.0万元) 和E300L时尚型(67.5万元)之间的市场空白,E级轿车优雅型的上市提供同级别车型中更多样的选择,以不到60万元的定价,满足客户对“V6+7G”这套经典动力组合的需求,E级轿车优雅型是同级别车型中,60万以内最具性价比、最高安全和豪华配置的车型。

  未来将增加客户忠诚度

  记者:推出Smart科比特别版是出于什么考虑?

  毛京波:作为梅赛德斯-奔驰的子品牌我们一直在使用奔驰的标准来要求Smart,营销Smart,就是“惟有最好”。进入中国的短短三年里,Smart在市场上大获成功。2011年前8个月,Smart共交付7175辆,拥有同比291.48%的增长,这让我们对市场充满了信心。我们在本次车展上全球首发的smart科比特别版,是郝博先生与科比的共同灵感即兴而成。Smart科比特别版限量生产500辆,是专为中国市场定制的产品,为科比的中国球迷、Smart的中国车迷提供了更加丰富的选择。

  记者:今年是奔驰125周年,今后奔驰在品牌打造上会有什么新的思路?

  毛京波:从现在开始,梅赛德斯-奔驰在中国的“品牌复位”战略已经进入了第二阶段。在过去的四年,我们努力的方向是创造品牌年轻、多元的领袖魅力。而在新的四年,我们将在过去打下的基础之上,下更大的力气全力打造消费者对于奔驰品牌的热爱与信心,用先进的价值观与目标人群形成高度的共鸣,因为热爱是最大的购买力。

  我们接下来的工作重点是,让客户在我们现有品牌价值和认知的基础上,增加客户忠诚度,增加客户对品牌的热爱。与此同时,我们要拓展我们的目标用户群。

  本网记者 朱艳莹

 相关链接
·通用汽车在中国技术投入很“给力”
·振兴国产汽车 须先振兴自主品牌汽车政府采购
·汽车三包与车险征求民意透露保护消费鲜明信号
·北京购车摇号本月中签率1:35.7 创历史新低
·新柯兰多国内上市 在全国双龙经销商销售
·雷诺全新梅甘娜CC上市 搭载2.0L16V发动机
·亚洲创意车设计大赛落幕
·自主品牌汽车核心动力技术获新突破
·尚酷R杯12小时耐力赛举行
·媒体观察:长安发展的“现代模式”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65号4楼
技术支持: 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研院 京ICP备09110630-3号 京公海网安备110108000956号
中国特色推进联盟旗下网站:中国特色总网 中华职工学习网 全国创争总网 中国图鉴 中国年鉴 中国国情 中国亲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