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设备看2009服装产业链资源重组 |
2009-05-06 |
|
面对国家发布的针对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新政,2009年服装生产企业和设备制造行业更要抱团发展。在金融风暴中,如果说服装行业的自救治表,那么互助则治本。为此,记者走访了有关服装生产、设备的行业组织和企业,问诊一线。
行业组织者有为
从CISMA动手打通服装产业链
面对2009年的经济大势,说到服装设备一环,CISMA(中国国际缝制设备展)的动向最为产业人关注。为迎战金融危机,它的主办者中国缝制机械协会在第一时间果断地召开了行业经济形势通报会。与会负责人对记者表示,由于受下游服装行业重挫、国际经济形势恶化,还有服装产业自身发展策略与结构缺陷的叠加作用,当前我国缝制机械行业发展遭遇瓶颈,产值首次呈现负增长,整机生产全面下调,企业利润大幅下降,出口呈现下滑趋势,在经历了连续8年高速发展后步入了新一轮的调整期。
面对记者反馈上来的服装生产制造企业的问题,协会表示2009年服装设备生产者们更在意来自产业链下游的一举一动。
为此,中国缝制机械协会也从行业发展大势上做出调整,其展览部发言人说:“在今年9月举行的CISMA上,在展示缝前、缝纫和缝后设备等服装加工前端环节的基础上,首度开辟‘服装面辅料与配件’展区,增加面料、辅料、线、装饰品、纽扣、拉链等制衣物料配套产品,方便服装生产商在参观CISMA的同时,也能了解到服装加工产业链上配套面辅料的新品和发展趋势。届时,制衣产业链上的技术、材料、工艺将首度实现融合,设备、面料、辅料与配件作为成衣制造的前端环节将同台竞技。这成为CISMA展品在产业链上进行延伸的一次尝试,更是应对金融危机的一个新举措。”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对此,一位从事服装原料生意多年的山东企业负责人欣喜地说:“我们参加过各种面料展和服装展。在参展过程中,我们觉得它们都有空白点。比如,服装展上的买手只看重面料创意和设计,对面料工艺不能直观地了解。而面料展上的买手在选到中意的成品时,也不能真切地体验具体的生产技术。服装面辅料与配件展区恰恰纠正了这一点。它的设立有利于不同的采购商将搜索设备产品与配套用料相结合,达到‘一展多看’的目的。”
设备生产者有方
进一步加强与服装企业的合作
在走访企业中记者得知,出口退税率上调对拉动服装外贸出口的作用毕竟有限。广州一家纺织服装企业对记者说:“退税率在没有上调之前,外商客户就要求我们的生产厂家下调价格。为了留住订单,不少企业被迫答应客户要求,将退税的很大一部分利润转移给了客户,这可能是有关部门始料未及的。”更为严峻的是现在中国服装行业手中现有的订单也开始逐步向东南亚等地转移。
从设备方面来看,10多年来,中国的缝制设备业一直处于高速发展之中,至2008年底,我国的产量已经占到世界的70%左右,成为名副其实的生产大国。这几年,我国大量的服装机械和技术出口到东南亚国家,随着时间、资金的不断积累,他们的服装制作水平几乎与我国不相上下。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去年初,由中国缝制机械协会和印度服装协会首度联手打造的中国缝机企业海外专场展——“2008中国缝制设备展示会·印度”,引起了印度服装生产、缝制机械行业的高度关注。这表明了东南亚市场对服装加工业的重视。
因此,面对金融危机,我们不能锁住国际化的脚步,要从产业链上找突破口。比如,现在有的设备企业开始挖掘更多发展空间,与下游服装企业协同作业。来自浙江的一位设备生产商对记者说:“2009年我们将不再盲目地扩张规模,而是要‘瘦身健体’了。我们准备与服装生产企业并肩作战。”
2009年一个新气象随之出现——设备生产企业将开始由较为单一的利润追求转到注重资源结构的配合上,为促进产品的技术升级和资源配套,他们会在制衣产业链做更深入的研究和探索。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