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04年11月11-23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对巴西、阿根廷、智利和古巴进行了国事访问,并出席了在智利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访问期间,胡锦涛主席与四国领导人就如何扩大互利经贸合作等问题深入交换了意见,同工商界人士进行了广泛接触。中国与四国签署了近40项合作文件。期间,巴西、阿根廷、智利和秘鲁均宣布承认中国完全的市场经济地位。
日前,商务部美大司负责人就中拉经贸关系问题发表谈话。他表示,领导人访问拉美期间取得的一系列成果必将有力推动中国与拉美国家经贸关系的进一步发展,使中拉经贸合作迈出新的步伐。
负责人介绍说,拉美是发展中国家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是拥有2072万平方公里,5.34亿人口的大市场。国内生产总值接近2万亿美元,2003年进出口贸易超过8000亿美元。拉美绝大部分国家自然条件良好,农、林、渔业资源极为丰富;在矿产资源方面,铁、铜矿占有突出位置;原油储量占世界总储量的12%,被称为“第二个中东”。此外,拉美还有丰富的稀有贵重金属,许多国家一国多矿,储量名列世界前茅。
自从中国改革开放、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以来,中拉经贸关系发展势头强劲,双边贸易从1990年的18亿美元增至2003年的268亿美元。1993年至2003年的10年间,中拉贸易额增长了6.23倍。中拉经济互补性强,中国从拉美国家进口产品以铁矿砂、铜矿砂、原油、成品油、铝、铜、羊毛、水产品、大豆、食用植物油等大宗商品为主。可以预见,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从拉美国家的进口仍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拉美经济状况的好转和中国产品出口竞争力的不断增强,提高了中国商品在拉美市场的认同率和市场占有率,推动了中拉经贸关系的快速发展。
tujian.org
负责人说,由于中拉地理位置相距遥远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中拉双边贸易额在拉美贸易总额中所占的比重仍然很小,1998年中拉双边贸易占拉美贸易总额的1.2%,中国对拉美出口仅占拉美进口总额的1.4%。多年以来,中国对拉美出口在拉美地区的进口额中所占比例均低于2%。2003年中拉贸易达到创记录的268亿美元,但在拉美超过8000亿美元的外贸额中所占的比重不过3.3%。因此,进一步扩大中拉贸易规模潜力巨大。
这位负责人分析指出,目前影响中拉经贸关系发展的因素,除语言、地理、人员交往、贸易方式等传统因素外,地区贸易保护主义是主要原因。截至目前,拉美地区共有11个国家对我发起了135起反倾销、保障措施和特保调查。前不久,巴西、智利、阿根廷和秘鲁宣布承认中国完全的市场经济地位,为中国产品在拉美国家进行公平竞争创造了良好条件,也对中国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开拓拉美市场具有深远意义,并有助于进一步扩大中国与拉美国家间的经贸合作,全面推进中拉经贸关系健康、持续、稳定的发展。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