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综合性国家图鉴社)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行业消息 > 文化消息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吴
图片1 吴邦国,男,汉族,1941年7月生,
·政治人物:温家宝
·政治人物:胡锦涛
·科学人物:吴征镒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西藏文化建设迎来繁荣发展的春天
2009-05-20
  1959年3月西藏实行了伟大的社会主义民主改革。50年来,西藏各项文化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1959年民主改革前的西藏,文化教育为极少数上层僧侣贵族所垄断,占西藏人口95%的广大农奴和奴隶生活极度贫困,连基本的生存权都毫无保障,根本谈不上享受文化教育的权利。当时,西藏仅存有宫廷乐队和庄园藏戏队等极少数的艺术团体,没有一所专门的文化艺术学校。长期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统治不仅严重束缚了西藏生产力的发展,而且导致西藏传统文化保护、开发、利用的严重滞后,民间戏曲、歌谣、舞蹈、谚语、故事和被誉为“东方荷马史诗”的《格萨尔王传》一直都是由艺人口头流传,人去艺亡的现象十分严重,西藏文化创造活力严重缺乏。

  1959年,在中央政府的支持下,西藏实行民主改革,西藏的社会和文化发展迈入了崭新的时代。

  民族文化保护成绩斐然

  民主改革以来,国家对西藏民族民间文化艺术遗产进行了大规模、有系统的普查、搜集、整理、研究和出版工作。截至目前,共收集各种音乐、歌曲、曲艺1万多首,文字资料3000多万字,录制了大量音像资料,拍摄图片近万幅,发表有关藏民族传统文化学术论文1000多篇,先后出版了《中国戏曲志·西藏卷》、《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西藏卷》、《中国民间器乐集成·西藏卷》等十大文艺集成,民族文艺研究专著30多部,使诸多濒临灭绝的民族民间文化得到全面抢救和有效保护。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特别是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在更大的范围和更深的层次展开。文化部和西藏自治区政府先后命名了5个国家级“民间艺术之乡”、2个国家级“特色艺术之乡”、1个国家级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试点单位和19个自治区级“民间艺术之乡”、2个自治区级“特色艺术之乡”。现在,全区已有61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31位民间艺人入选第一、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录,有121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抢救、整理、出版藏文古籍达261部。近年来,中国西藏文化保护与发展协会等非政府组织相继成立,在促进西藏文化的保护和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文物古迹得到有效保护和积极利用

  50年来,西藏的文物保护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得到快速、全面发展。目前,全区已发现各类文物点2300余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329处。其中,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5处,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112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82处。拉萨市、日喀则市和江孜县城3座城市被列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1994年12月,布达拉宫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大昭寺、罗布林卡被列入其扩展项目。

  自治区人大和自治区政府颁布实施了一系列文物保护法规和条例。2001年,中央第四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又确定投资3.3亿余元,实施了布达拉宫(第二期)、罗布林卡、萨迦寺“三大重点文物保护维修工程”。“十一五”期间,国家又投入5.7亿元,对西藏22处文物保护单位进行全面维修保护。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文化艺术事业繁荣发展

  50年来,西藏的文化艺术事业得到了巨大发展。目前,全区共有各类文化艺术工作者2000余人,藏族占90%以上。以歌唱家才旦卓玛为代表的藏民族艺术家蜚声海内外,一大批艺术新秀脱颖而出。

  西藏文艺创作进入了历史上最好发展时期。成功创作推出了一批主题鲜明、内容丰富、题材新颖、民族特色突出、时代气息强烈,反映西藏新发展、新变化、新生活的文艺作品,如歌曲《翻身农奴把歌唱》,表演唱《逛新城》,歌舞《洗衣歌》,乐舞《珠穆朗玛》,京剧与藏戏《文成公主》,新编藏戏《朵雄的春天》,大型歌舞晚会《天上西藏》,话剧《宗山魂》、《穿越巅峰》、《扎西岗》等优秀作品。50年来,西藏文化艺术工作者共创作和演出了近600个具有浓郁民族风格和强烈时代气息的新编文艺作品和舞台剧(节)目,其中获全国性奖51项,自治区奖270多项,国际奖1项。近5年来,全区10个专业艺术表演团体共演出3000多场次,观众达500多万人次,其中,送戏下乡演出达2000场,观众近300万人次。

  文化设施建设取得长足发展

  目前,全区有各类多功能群众艺术馆6座、县级综合文化活动中心48座、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卫星三级站62个、乡级文化站66座。同时还建有自治区博物馆、图书馆、群艺馆、藏戏艺术中心、妇女儿童文化活动中心、老年文化活动中心和农村儿童文化园等设施,初步形成了以各地(市)群艺馆为龙头,以县综合文化活动中心为纽带,以乡(镇)文化站为基础的基层文化网络格局。

tujian.org



  群众性文化活动蓬勃发展

  目前,全区共有19个县级民间艺术团,500余个基层业余文艺演出队和藏戏演出队。组织民间文艺调演、民间歌手大赛、职工文艺调演、老年文艺汇演等全区性群众文化活动达20多项,极大地带动了群众文化的开展。目前,自治区和大部分地(市)成立了少年儿童艺术团,并取得了较好的工作成绩。其中,自治区少年儿童艺术团和日喀则、那曲少儿艺术团的节目,多次荣获国家奖项。

  文化市场繁荣有序

  西藏文化市场已从无到有,逐步形成了多门类、多渠道、多层次、多种所有制齐头并进、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成为西藏新的经济增长点。目前,全区共有各类文化娱乐场点近3000处,文化市场经营项目涉及歌舞厅、网吧、音乐酒吧、音像制品批发零售等20多种,从业人员达2万余人,已初步形成了多门类、多层次的文化市场格局。

  对外文化交流不断加强

  民主改革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30年来,西藏先后派出文化艺术团(组)360个,到美国、加拿大、俄罗斯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演出、展览和学术交流活动,出访人员达4320人次,在海外110多个城市,进行文化交流演出200多场,观众达900多万人次。同时,接待了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0余名艺术家、学者来西藏演出、讲学和办展,有效地宣传、弘扬了西藏民族文化,有力驳斥了达赖集团“西藏文化灭绝论”的谬论。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相关链接
    ·迎接奥运年主题活动在京举行
    ·香港市民举办倒数活动迎接2008年
    ·香港市民对2008年前景乐观
    ·人民时评:让我们共同祝愿2008,好运中国!
    ·《欧洲时报》:2008因北京奥运而精彩
    ·胡锦涛发表新年贺词
    ·2007年城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回顾
    ·2007抹不去的记忆
    ·新时代的画派走向何方?
    ·市场急需“文艺管家”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88202885-8028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甲38号西座10层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