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综合性国家图鉴社)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行业消息 > 文化消息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吴
图片1 吴邦国,男,汉族,1941年7月生,
·政治人物:温家宝
·政治人物:胡锦涛
·科学人物:吴征镒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一张卡让你拥有一座城市的图书馆
2009-05-20
  “家门口的图书馆真是方便。自从我们社区的图书馆加入一卡通后,我平常就在那儿看书了。我还学会了在网上查哪个图书馆有哪本书,然后让儿子借回来。”说起一卡通工程,宁波市的退休职工耿大爷赞不绝口。耿大爷一直有上图书馆看书读报的习惯,是推出一卡通后最早换了新证的读者。

  家住宁波江北区槐树路的中学教师张先生则认为,网络图书馆的开通,特别是论文数据库的免费开放,对于像他这样需要查资料写论文的读者来说非常有用。他说:“现在凭市图书馆的借书证,我在家就可以了解最新的学术动态。”

  在校大学生小陈则喜欢网络图书馆中新推出的起点自主考试学习系统,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前,她一直用此系统的题库来做模拟练习。

  去年3月,宁波市图书馆联合该市11个公共图书馆,共同推出了包含通借通还和数字资源共享的惠民服务一卡通工程,实施一年来,深受宁波市民欢迎。

  缘起:缓解供求矛盾

  一个图书馆能辐射到的地域面积总是有限的,虽然宁波市图书馆不断提高服务水平,但依然与读者对于图书馆的期望有较大的距离。特别是去年年初实行全面免费开放之后,馆藏面积与藏书量不能满足读者快速增长的需求这一矛盾日益突出。

  宁波各县(市)、区图书馆面临的现实亦是如此。据统计,宁波共有市县两级公共图书馆12家,藏书量从4万册到110万册不等,年购书经费从15万元到300万元不等。每家图书馆均各自发放借书证和制定借阅制度,互不通用,陷入了既不能满足读者日益增长的阅读需求,又不能有效利用部分图书的困境。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面对这样的现实,宁波市图书馆提出了网络互通、资源共享的一卡通构想:一是市县两级图书馆馆藏图书的通借通还。通借通还打破图书馆的物理空间和辐射地域限制,使一个个有限的图书馆,汇合成一个突破地域限制、辐射全市的“超级图书馆”。二是网络资源的共享,即在全市图书馆网络统一的基础上,任何一馆的读者皆可凭借阅证,通过登录宁波网络图书馆共享数字文献资源。

  实施:实现通借通还

  2008年伊始,宁波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就公共图书馆建设的“四统一”(统一计算机管理系统、统一读者办证手续、统一借阅制度、统一服务标准)进行了全面部署。宁波市图书馆承担了统一印制借书证并分配借书证号、统一印制分配图书条形码并加工外借图书等工作,通过数月的努力达到了藏书统一、分编统一、服务规则统一和系统软件统一。

  继12家图书馆实现通借通还后,去年年底,又有8家社区、乡镇图书馆加入了一卡通工程。

  网络图书馆开通后,只要持有宁波市公共图书馆借阅证的读者,均可免费阅览210多万种中文图书全文,1万多种期刊全文。

  影响:提高服务效率

  对于图书馆本身来说,一卡通工程最显著的效果是大大提高了图书馆的服务效率,一年来仅外借量一项就增长28.51%,读者接待数量更是大为增长。一卡通工程的实施,也让各成员图书馆实施了统一的业务规范和借阅制度,有利于各成员图书馆的业务管理和服务的规范化、标准化发展。中小图书馆在纳入图书馆网络化和一体化管理后,以前资源匮乏、设备简陋和技术力量薄弱等一系列问题得到弥补,尤其是中小图书馆在服务上的劣势,得到了很大扭转,增添了新的活力。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对读者来说,一卡通工程首先带来了极大的便利,特别对于县区和农村的读者而言。据统计,一卡通工程实施一年来,馆际互借达到了8.3万人次,通借通还的书籍达到23.1万册。而网络图书馆的开通,数字资源的免费共享,实现了随时随地上图书馆的理想,让读者足不出户就能通过搜索期刊、阅览图书完成学习和收集资料的过程。据统计,开通以来,网络图书馆的点击量已达到50万人次。

  

     相关链接
    ·迎接奥运年主题活动在京举行
    ·香港市民举办倒数活动迎接2008年
    ·香港市民对2008年前景乐观
    ·人民时评:让我们共同祝愿2008,好运中国!
    ·《欧洲时报》:2008因北京奥运而精彩
    ·胡锦涛发表新年贺词
    ·2007年城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回顾
    ·2007抹不去的记忆
    ·新时代的画派走向何方?
    ·市场急需“文艺管家”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88202885-8028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甲38号西座10层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