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余秋雨:别动不动就说“国学” |
2009-05-20 |
|
一再成为话题中心人物的文化学者余秋雨其实从不关注外界的反应,他在博客中自述,从不看报,也不上网,更不用手机。就是不断更新的博客,也是由他人帮助打理的。余秋雨表示,自己严格控制信息来源,助手平时也不会转述网上的有关说法。昨日,余秋雨对曝光率高是非多的2008年进行了总结。
谈及去年获得的“2008中国文化创意杰出成就奖”、“最值得尊敬的文化人物”、其代表作《文化苦旅》被评为“30年影响上海最大的一本书”等殊荣,余秋雨在高度评价中国传统文化之余,劝大家慎用“国学”这个概念。文化大于政治,自然大于文化。“国”是一个政治命题,把政治命题压在文化命题上面,很不合适。当文化套上了“国”的标签,很多衡量标准就会产生错位。“例如,我曾严厉批判中国传统文化中大量残害人性的封建极权主义毒素,但如果说这是‘国学的毒素’,就会冲击很多人的爱国热忱。因此,动不动就说‘国学’,很可能失去理性的严峻、冷静、客观。”此外,“国学”这一说法具有太大的排他性。“国”字一套,成了一种唯一选择。“说乒乓球是‘国球’,那么其他有可能为国争光的球类呢?说京剧是‘国剧’,那么比它更年长、更经典的昆曲呢?同样,国乐、国画、国术、国酒……都有类似的问题。” tujian.org
以余秋雨名字命名的大师工作室于去年落成。余秋雨“自封”大师的做法由此一再引发争议。此次余秋雨再次做出回应,“在中国文化领域,总有一些人喜欢在名词的泥潭里玩水,这也不是什么大毛病,不必在意。”余秋雨自言以实绩说话,半年多来,他的“大师工作室”名副其实地请了一批大师进行工作。像香港杰出电影导演关锦鹏、国际著名音乐家鲍比达、形象设计大师张叔平,以及一批顶尖艺术家都因“大师工作室”而集中到上海,埋头打造出原创音乐剧《长河》。( 来源:扬子晚报)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