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春节终究是渐行渐远了,人们内心还残留的些许春节记忆,大抵也多与那些文化娱乐有关。之所以要说这些文化娱乐记忆是残留的,还是因为在太多的人心中,是一片空白。
少不了再提今年春晚,少不了要拿小沈阳说事。春晚过后,小沈阳红得发紫。媒体连篇累牍的报道,总体看,褒扬的少,批评的多。说来说去,无非就是一个字———“俗”。小沈阳诸如浓妆艳抹,戴发夹、着短裙、娘娘腔、纯模仿、瞎忽悠之类的事,被一些文艺批评者抽丝剥茧,说得体无完肤。总之,小沈阳的俗,导致“思想性、艺术性、创新性”的缺失,为此,一些批评者忙不迭地为小沈阳“降温”,劝告公众别把小沈阳捧得太高”。
我不敢对小沈阳的表演进行过多艺术评判,不过,与许多人一样,除了小沈阳,春晚还真的没有多少让我记得的东西。更重要的是,在大年三十那样的时间节点,能逗得亿万老百姓乐开怀,要我说,这东北爷们就是好样的。如果只知道过度“媚雅”,或许就会剥夺了我们周围更多人的无拘无束的自由娱乐的权利。这才是问题的关键。
“媚雅”这个词,王小波这样解释过,“是指大众受到某些人的蛊惑或者误导,一味追求艺术的格调,也不问问自己是不是消受得了”。社会是分层的,文化是多元的,公众太需要自由享受文化娱乐的权利了。然而,现在这对公众却成了奢侈的事。就拿春晚来说,哪一年的除夕夜,这一场庙堂晚会都几乎垄断着全国公众的娱乐视线。在这样的语境下,另类的小沈阳被披上“媚俗”的外衣,横加讨伐。尽管批评是自由的,不过,我还是要说,如果那仅有的一台春晚,内容全是歌唱主旋律与高雅音乐剧,保证会让数以亿计的中国观众或是打嗑睡,或是倒胃口。 tujian.org
我不否认,文化娱乐要讲求品位,文化产品要追求艺术性。但是,过度地进行文化“媚雅”,在文化资源与市场仍然处于特定垄断的今天,肯定不是好事情。现在大城市的各种音乐会扎堆儿,我所在的城市,今年就有法国、德国、奥地利等国乐团的音乐会,我有幸获得了多场赠票。虽然身边也有朋友把这些音乐视为上品佳肴,我还是能清晰地感受到附于其上的商业气味。说真话,对一些所谓的高雅音乐会,我还真的感觉自己没有完全消受的胃口,保不准,还不如换上小沈阳的二人转呢。
这也越发让我明白,“媚雅”和“媚俗”,其实也就是一个硬币的两面。而且,像王小波说的,“媚雅这件事对俗人来说,有更大的害处。”其实,在我们身边,到底又有多少人能够笃定自信地说,自己就不是俗人呢?(来源:羊城晚报 单士兵)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