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逾千黄梅戏民营戏班“热闹”乡村 |
2009-05-20 |
|
近日,家住安徽省合肥市杏花小区的王大妈早早地就来到附近的城隍庙花戏楼,原来当天在这里有安徽省首届农民戏剧节庐剧专场展演。王大妈高兴地说:“我一直很爱听戏,不过平时没有机会看到这样的演出,这两天的戏让我看了过瘾。”
“农民演,农民看,农民乐”,本着这样的活动宗旨,此次农民戏剧节上台表演的剧团全都是活跃在农村的民营剧团。安徽省文化部门的统计数字表明,该省有正规登记的民营剧团325个,而更多的戏班子由于人员不太稳定,没有进行注册。据相关人士介绍,该省至少有上千个活跃在农村的民营戏班。这些戏班在为农民带去精神食粮的同时,自身也在不断发展壮大。
“草台班子”演出忙
进入冬季,位于安庆宜秀区罗岭镇黄梅村的凤英剧社更加忙碌了,团长章长友介绍,以前他们剧团在年关最忙,但现在团里基本上每天都有演出,年关时有时每天要唱两三场。
像凤英剧社这样的剧团在安庆地区有很多,在安徽省其他地方也常能见到。安徽省是戏曲之乡,至今淮北、江淮和皖南不少地区依然有在正月里唱“大戏”的习俗,这些地方有不少由农民自发组织的戏班子,正是这些被称为“草台班子”的戏班子,为田间地头的农民们带来了原汁原味的戏曲,深受他们的喜爱,这些地方民营职业剧团犹如“草根”一样,遍布大江南北。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由于黄梅戏、庐剧、泗州戏和淮北梆子等地方剧种历史悠久,深厚的群众基础催生更多的民营剧团。以怀宁县为例,在石牌镇有近10个黄梅戏班子,而整个安庆地区每县都有十几个甚至几十个戏班子。目前在外名声较响的有洪铺民间黄梅戏剧团、石牌新声黄梅戏剧团、公岭黄梅戏剧团等,他们活跃于怀宁县农村和湖北、江西、福建等省。这些剧团演员行当齐全,演出水平较高,服装精美,舞台设备比较先进,演出的剧目既有传统的古装戏,也有自编自演的现代小戏,基本能够满足各个层次戏迷的要求。按一个戏班子有12人至16人计算,该省民营剧团的从业人员近2万人。民营剧团一般每年的演出在300场至500场之间,一天演出两三场是常有的事。按照惯例,每场演出费在500元左右,演员们的年收入一般都达到万元以上。
多方入手破解难题
不少戏班的团长都说,现在人们看戏的口味高了,如果团里只是唱“老戏”,显然不能满足观众的需求,为吸引人气、提高收入,民营剧团在乡下演出时,演员们都会即兴编词演出。基本上“所有的民营剧团都存在着发展难题”,一位民营黄梅戏剧团团长的话道出了时下不少剧团面临的困境:投入少、缺人才、剧本老。
投入少在民营班子里是不可避免的。因为规模较小,演出一场收入有限,为了让团员们收入尽量高些,一般的剧团就会想办法在服装、道具和灯光等硬件设施上“硬省”,如此低投入必会影响演出质量,出现恶性循环的结果。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演出人才匮乏问题一直都存在。随着电视、网吧等新型文化形态向农村的蔓延和农村人口向城市的流动,农村中自愿学戏的青少年越来越少,戏校招不到人,别说民营班子,就是不少县级剧团也许多年都没有招到人。有些民营剧团凭着较强实力,会从县剧团挖走人才,但这一方法显然只能缓解眼前之急,长远来看,戏曲人才匮乏的问题仍难以解决。
要想让民营剧团发展得更好,就离不开政府的重视和扶持。安徽省曾举办过全省庐剧职业演员演唱大赛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为民营剧团搭建了很好的平台,让其在这个平台上交流成果、切磋技艺。
演出收入取决于演出质量、取决于人才。今年8月,安徽省剧协成立培训班,聘请专家为安庆地区的一些民营剧团的负责人讲课。这些参加培训的负责人表示,有机会接受政府主办的培训,让他们觉得心里很温暖,政府的重视是他们最需要的。
针对民营剧团无编剧、无新戏创作力量的问题,该省借鉴广东、浙江等省的先进经验,由政府出资,剧协组织一批作家为民营剧团写新戏。此举不仅能解决他们的“剧本荒”问题,也能有效引导他们向主旋律方向靠拢。同时,用市场采购方式建立适合农村演出的“剧本库”,促进该省民营剧团走上演新戏、求质量、更好更快发展的道路。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