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综合性国家图鉴社)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行业消息 > 文化消息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吴
图片1 吴邦国,男,汉族,1941年7月生,
·政治人物:温家宝
·政治人物:胡锦涛
·科学人物:吴征镒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梅葆玖:我对京剧振兴很有信心
2009-05-20
  最近京剧界非常热闹,先是有电影《梅兰芳》,然后有中央电视台的第六届青年京剧演员电视大赛,前几天,话剧《梅兰芳》也在上海演出,引来众多观众。有人跟我说,学京剧现在变成了时尚,我很高兴。其实在以前,京剧就是受老百姓欢迎的艺术,经过这些年的沉寂,现在又重新赢得人们的关注。

  每届“青京赛”我都很关注,今年是第六届,我去大赛现场看了好几次。年轻人的表现都可圈可点,每个人都铆着劲儿把自己最好的水平拿出来,看得高兴的时候我就带头鼓掌。每届大赛看到这些孩子我都感触颇深,京剧不是没人了,好苗子是有的,关键要看老师、学院,甚至社会怎样带领他们一步一步走向成功的道路。比赛总有胜负,但我们不要把关注力都集中在分数上。要认识到,大赛的意义就在于通过比赛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促进每个人用更好的状态去表演。得奖是光荣的,但得奖不是目的,而是一种手段,最终的目的是推动年轻人更积极地学习和传承京剧艺术,好好争取观众,让京剧走向社会,走向全世界。

  再说电影《梅兰芳》,上映几天票房就好几千万,那么多观众主动掏钱买票,说明大家还是关注京剧,还是爱看的。我觉得让黎明、章子怡、陈红、孙红雷这些年轻人喜欢的明星来演也非常好,用他们的影响力把不了解京剧、不爱看京剧的年轻人都带进京剧的圈子里头,他们看了就知道了梅兰芳是什么人,他的唱腔,他的扮相,他的爱国,他怎么把京剧从老一辈那儿继承下来,经过革新再传承给年轻人。我希望这种片子多给年轻人看一看,让年轻人亲近传统文化有着深远的意义,通过《梅兰芳》这个电影和梅兰芳这个人,让人知道京剧是我们民族的瑰宝,是文化的亮点,这才是《梅兰芳》真正的意义。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总之,我对京剧的发展是乐观的。首先,我们的大学,比如清华、北大早就开设了京剧课,前段时间去台湾,看到台湾大学里也在教京剧课,中文系里也都有研究中国戏曲的教授和学生。今年,教育部还规定中小学生要学京剧。对于青少年来说,他们应该了解一些京剧的知识,这不是专业式的培训,但在音乐课里有一点京剧,我觉得还是很有必要的。我主张教育部多一些传统文化的教育,每一个戏都有中国历史的背景,每一种唱腔都是中国文化底蕴的表现。对于教育部这样的规定,我们的专业演员也很积极,都到基层去辅导音乐教师。

  从京剧传承的角度出发,还有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培养高精尖的演员。京剧艺术主要还是看你的表演,听你的唱腔,就像我们听西方歌剧《茶花女》一样,这些经典作品不可能再改了,主要还是看什么人去唱,什么人去演。观众来看主要是来看角,没有角是不行的。所以我们就要培养高精尖的名角,他一上台,大家就争先恐后地来买票。培养演员,也得培养有文化底蕴的,这样演出来的人物才能真实。不知道历史,不了解文化,不知道京剧、昆曲是怎么形成的,光模仿外在,只能是一个外壳。

  如今,有相关部门的重视,有电影、话剧,今后可能还会有芭蕾舞、电视剧等方式来传达京剧的艺术魅力。这些都会带动更多的人关注京剧的传承和发展。京剧界自身也要努力,只要拿出好角好戏,京剧就一定能振兴。(本报记者 刘 阳采访整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相关链接
    ·迎接奥运年主题活动在京举行
    ·香港市民举办倒数活动迎接2008年
    ·香港市民对2008年前景乐观
    ·人民时评:让我们共同祝愿2008,好运中国!
    ·《欧洲时报》:2008因北京奥运而精彩
    ·胡锦涛发表新年贺词
    ·2007年城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回顾
    ·2007抹不去的记忆
    ·新时代的画派走向何方?
    ·市场急需“文艺管家”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88202885-8028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甲38号西座10层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