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综合性国家图鉴社)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行业消息 > 文化消息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吴
图片1 吴邦国,男,汉族,1941年7月生,
·政治人物:温家宝
·政治人物:胡锦涛
·科学人物:吴征镒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十一五”文化消费增幅不容乐观
2009-05-20
  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让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最具体、最实在的一个方面就是提高城乡居民的文化消费水平和文化生活质量。通过对城乡居民文化消费数据的分析,不仅可以反映出“文化民生效应”,亦可反映出文化生产效果,同时间接地体现出文化分享结果。为此,云南省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中心依据国家统计局正式公布的数据,将“十五”期间全国各地城乡居民文化消费数据和“十一五”头两年(2006年、2007年)的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并做了“十一五”文化消费预测工作,从中发现了一些重要动向,值得思考和关注。

  “十五”期间全国城乡居民文化消费增长情况为:2000年文化消费总量为2721.63亿元,2005年达5155.11亿元;2000年人均文化消费为214.74元,2005年达394.64元。与“九五”末年2000年相比,至“十五”末年2005年,全国城乡居民文化消费总量及综合人均文化消费总增长幅度均达到8成多,人均文化消费占收入比重从5.79%上升到6.20%,占总消费比重从7.47%上升到8.10%,发展态势良好。还值得一提的是,“十五”期间全国各地城乡居民文化消费增长趋于平衡,东中西部(东北稍显例外)文化消费综合权衡分析结果较为接近,“文化民生”的地区差距逐渐缩小。西部城乡居民综合人均文化消费占收入比重甚至高于东中部,更高于东北,这说明西部城乡居民在收入偏低的情况下文化消费需求相对高涨。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十一五”头两年全国城乡居民文化消费增长的情况为:2006年文化消费总量为5660.75亿元,2007年为6325.34亿元;2006年人均文化消费为430.65元,2007年为478.72元。与“十五”期间相比,“十一五”头两年全国城乡居民文化消费总量及综合人均文化消费年均增速皆连续下滑,低于“十五”年均增幅。人均文化消费占收入比重2006年下降到6.00%,2007年再下降到5.65%;占总消费比重2006年下降到7.97%,2007年再下降到7.64%。这显然是受到了近年国内物价指数上涨的影响。全国城乡居民在收入水平普遍还不高的情况下,食品、副食品等生活必需品价格上涨,必然影响到其他方面“非必需”的开支。尤其是西部城乡居民收入偏低,所受影响更大。西部城乡居民文化消费总量及综合人均文化消费增幅皆大为下降,人均绝对值连续两年跌落到东部的50%以下,“十五”期间西部人均文化消费占收入比重高于东中部及东北的局面不复存在。西部的重庆、云南、四川城乡居民文化消费总量及综合人均文化消费甚至连续两年都呈现负增长。

  基于上述两方面数据的比较,预测一下“十一五”末年全国城乡居民文化消费增长趋向,我们认为,以2007年数据为基数,取统计概率上的最大可能性,按“十五”以来共7年的年均增幅(低于“十五”期间但高于“十一五”头两年)估测,2010年文化消费总量将为9079.26亿元,人均文化消费将为675.00元;人均文化消费占收入比重将继续下降到5.59%;占总消费比重将从2007年的7.64%回升到7.71%,但仍低于“十五”末年。按照这样一种估测,“十一五”期间全国城乡居民文化消费总量及综合人均文化消费总增长幅度将仅为7成多。而以“十一五”头两年的较低年均增幅估测,整个“十一五”期间全国城乡居民文化消费总量及综合人均文化消费总增长将仅为6成多;再以“十五”期间的较高年均增幅估测,则整个“十一五”期间全国城乡居民文化消费总量及综合人均文化消费总增长将可达8成上下,略低于“十五”。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整个“十一五”期间,全国各地城乡居民文化消费增长预期不容乐观。加之广及中南、东南、西南地区的冰雪灾害,波及西南、西北、华中地区的地震灾难,以及目前受到的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还有,“十一五”头两年全国城乡居民文化消费总量及综合人均文化消费年均增幅都低于“十五”期间年均增幅2.8个百分点的现实,这意味着“十一五”期间文化消费的增速在放缓,当然我们也要看到,随着中央保增长、扩内需一系列利好政策的出台,我们仍可抱有乐观的期待。

  

     相关链接
    ·迎接奥运年主题活动在京举行
    ·香港市民举办倒数活动迎接2008年
    ·香港市民对2008年前景乐观
    ·人民时评:让我们共同祝愿2008,好运中国!
    ·《欧洲时报》:2008因北京奥运而精彩
    ·胡锦涛发表新年贺词
    ·2007年城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回顾
    ·2007抹不去的记忆
    ·新时代的画派走向何方?
    ·市场急需“文艺管家”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88202885-8028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甲38号西座10层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