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宝回归:“天价”背后的博弈 |
2009-05-20 |
|
公元1860年的10月18日、19日,北京的深秋时节,一群来自遥远西方的强盗在“万园之园”圆明园点燃的一把火,成为中国人心中永远的伤痛;148年后的今天,同样是在红叶飘飞的10月,来自如今感觉已并不那么遥远的法兰西的一则消息,再次拨动人们的心弦——佳士得(克里斯蒂)拍卖行宣布,将于明年2月23日至25日在巴黎拍卖英法联军自圆明园掠走的鼠首和兔首铜像,估价为每件800万至1000万欧元,总价高达约2亿元人民币。
经过140余年的苦苦等待和追寻,通过保利集团和澳门爱国人士何鸿燊先生等近年来的慷慨出资和努力,原来静静围在圆明园西洋楼“海晏堂”水景周围的12个生肖动物铜首如今已经回归了5个,但要最终实现它们的完全“团圆”却几乎不可能了!除已艰难回归的牛、虎、马、猴、猪首外,龙、蛇、羊、鸡、狗至今下落不明,而鼠首和兔首虽早已确信被收藏在个人手中,但若不是其收藏者、法国时装大师伊夫·圣罗兰在今年6月去世,它们也将难见天日——国宝之命运多舛,怎不令人揪心、慨叹!
两件国宝好歹是浮出水面了,人们又看到了国宝回归的希望,但两亿元的高价却让人眼睁睁地“看得却救不得”,这种感觉更不好受。国家文物部门和有关机构、专家均就此事发表了意见,对高价拍卖行为提出抗议,指出两件文物都是因战争被掠夺到海外的文物,根据国际公约,要在道义上进行呼吁和追溯,希望其返还。面对如此高价,有关方面也表示“对于非法流落海外的文物,特别是圆明园流失文物的拍卖,不赞成用国家资金和纳税人的钱去回购。” 中华抢救流失海外文物专项基金负责人表示尊重拍卖公司的商业规则和收藏市场的运作机制,但认为拍卖战争劫掠的文物,于情于理都不能接受。“ ‘圆明园’绝对不能变成一个商标,使拍卖流失文物成为普遍认可的商业惯例。”他表示会积极与拍卖方沟通并寻求合作,力争有一个“皆大欢喜的结局”。而也有报道称佳士得已就中国方面的抗议表示目前正与合作的拍卖行协商,预计近日会有结果——国宝回归之艰难,怎不令人牵肠挂肚!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我们期待“皆大欢喜的结局”,但根据以往文物回归特别是此前5件兽首铜像回归的经验来看,恐怕我们不“出点血”是要不回来这“结局”的。虽然资金往往由企业或爱国人士直接或间接承担,但这样的“自己被抢走的东西自己花钱买回来”的事情总让人感觉气不顺。尽管从道义和国际法准则上看,被掠走的文物属于原所有国,物归原主天经地义,但具体到文物归还的个案上,却往往反映出有关法理缺乏约束力和可操作性、历史旧账与现实各方利益关系难把握等问题。于是,在一些发达国家的博物馆和私人手里,至今仍有大批从第三世界国家掠夺来的文物;于是,几乎每一次文物的艰难回归,都要经历一番错综复杂的博弈。特别是文物一旦进了“神通广大”的拍卖公司的拍卖场,问题就更不好解决了。为什么佳士得此次会抛出两亿元的“天价”?应该不是因为金融危机想钱想疯了(其声称拍卖所得用于防治艾滋病的慈善目的),这应该也是一种有意为之的提前“放风”的博弈手段,其目标显然就是主要针对中国买主的,尽管有些近于有恃无恐,但确实还是有挽回的时间和余地的。而我国有关方面的一些表态也可视为一种无奈的博弈接招,大量的工作还得底下来做,但愿最后的“补偿价”不会太离谱。
鼠首和兔首铜像的实际价值究竟几何?我想,如果仅仅用金钱来衡量,这种问题还是留给某某电视台的《鉴宝》节目的“专家”们吧。因为那场劫难和回归的艰难曲折,十二生肖铜像的文物价值实在无法用金钱来估量了。它们其实本来也算是中西文化交流的产物和见证,从1759年仿照西洋园林风格的圆明园西洋楼建成算起,如果到明年鼠首和兔首真的被拍卖,它们恰好经历了250年的风雨,其中有一多半的时间流落海外——叶落归根,正其时乎? tujian.org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