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奥运汉语”巧妙展示汉字文明 |
2009-05-20 |
|
为迎接奥运会的到来,北京市民积极学英语,这是做好奥运接待必不可少的准备工作,也是北京市作为国际大都市的魄力体现。与此同时,奥运会也为中国带来了向全世界展示我国博大精深的汉字文明和悠久历史文化的绝好机会。为此,国家汉办针对北京奥运编写了“奥运汉语”系列教材,受到了广泛好评。
在北京奥运会上让更多的人能说汉语
“你好!”“他得了第几名?”“我要茶。”“这件衣服多少钱?”“我买了。”这是国家汉办针对北京奥运所编写的《奥运汉语30句》中的常用语。
2004年,第一部体现奥运特色、为奥运进行语言服务的实用汉语学习图书《奥运汉语100句》出版之时,便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2007年,《奥运汉语30句》出版,为“奥运汉语”的推广又添一把火。这本小册子“可以装在兜里,很方便,就是最常用的30句汉语,有10个左右的语种翻译”。国家汉办副主任赵国成说,国家汉办在积极为奥运做着准备。“我们已经和奥组委商谈好了,奥运会比赛期间,在奥运村内设立一个汉语文化体验中心,给外国运动员和记者提供一个学习和使用汉语的场所。”
让外国人认识、了解中国文化的最直接的途径之一便是引导他们多学汉语。让汉语成为北京奥运会“统一的语言”,而不是对每个国家的人都说英语,这也体现了对各民族语言和文化的尊重。在奥运会举行期间,采取一些举措积极推广本国的语言文化,几乎成为了历届奥运会的惯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为配合《北京奥运行动规划》的实施,国家汉办与北京市奥组委共同开展了“弘扬人文奥运,促进汉语推广”计划。该计划的首要内容则是:编写“奥运汉语”系列教材。早在2003年1月21日,国家汉办就公布了《关于“奥运汉语”教材编写项目招标的通知》。“奥运汉语”为短期系列教材,以即将在北京举办的2008年奥运会为背景,编写对象面向不同汉语水平的外国人,旨在为其来华后的旅游、生活、观看比赛等活动提供必要的语言帮助。此套教材,将配套出版相应的多媒体、音像光盘,作为该套教材的辅助产品。
“奥运汉语”系列教材依用途不同而在设计上分为“通用”和“专用”两个系列。“通用”系列为相对能比较系统地供自学使用的教材及配套音像制品。“专用”系列为供学习者自学使用的短期强化、速读速查的便携课本和光盘,可满足学习者在华生活、旅游、体育、交通等基本日常交际的需要,通过国外有关机构、我驻外使领馆、民航部门、旅行社等多种渠道对外推广。
此外,国家汉办还通过举办“迎奥运的中国”世界大学生中文专题比赛、开展奥运村语言服务项目、合作开展汉语翻译培训项目等方式为“人文奥运”推波助澜。世界各地的孔子学院则增加了向市民介绍北京奥运知识的特色课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破水土不服瓶颈,汉语教材脱胎换骨
5月30日至6月1日,在中国驻洛杉矶总领馆的大力协助下,国家汉办在洛杉矶举办了“汉语教材全美巡回展”。
随着北京奥运会的日益临近,“全球汉语热”升温加速。目前,美国许多公立和语言学校都在教授汉语,但是,其使用的中文教材都是10多年前的老教材,大都来自中国香港和澳洲、美国本土等地。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这里的中文教师和教学管理者对于新出版发行的中国教材并不了解。“汉语教材全美巡回展”针对这一问题,力求为美国汉语教学提供最新教材,突破汉语教材“水土不服”的瓶颈。
这次参展的中文教材可谓“脱胎换骨”,在实用性和趣味性方面都有很大突破。奥运汉语教材在这次巡回展上华丽现身,体现了这批教材与时俱进、贴近社会现实的新特点,赢得了广泛称赞。同时,教材所针对的目标人群也更加细化,针对不同语言、不同层次、不同程度、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目的、不同学习期限的海外汉语学习者“量身定制”,体现了出版人的责任意识和日趋成熟的市场意识。比如,以前的教材都要教“量词”,量词的用法对于主流的初学者来讲难于上青天,而现在的教材就考虑到了这一点,在语言的使用上更加口语化。 tujian.org
另外,新教材在动漫画、活动以及多媒体方面也有所突破,增加了娱乐性和游戏性,快乐学习汉语,打破了“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传统教学模式。据悉,这批展出的教材大都配有CD-Rom、DVD或是其他软件支持。同时,拍摄《汉字五千年》、《奥运汉语30句》、“三常”多媒体光盘、与美国孔子学院合作开发游戏式多媒体教材《新乘风汉语》等项目正在操作中。
这些新教材的编制集中了中国汉语专家和海外工作在公立学校第一线的中文教师,基本解决了中文教材“水土不服”的问题。在文化价值观方面,教材则保持了原汁原味的中国文化。国家汉办北美事务处代表陈俊波认为,美国市场和中国文化并不冲突,没有必要为了迎合市场而歪曲中国文化。“只有通过差异,美国人才能了解中国文化。”
据了解,北京市奥组委、国家汉办和全国各对外汉语教学单位正在共同努力,大力推广汉语和中华文化,世界上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走近汉语、认识汉语、了解汉语、学习汉语、在2008年奥运会上使用汉语,谱写奥运文化新篇章。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