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学公共艺术教育的“冰火两重天” |
2009-05-20 |
|
2004年,教育部对全国600多所普通高等院校的公共艺术教育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开设公共艺术课的高校占98%;设立综合类艺术社团的高校占49.2%;在承担公共艺术课任务的老师中,教授占6%,副教授占21%,讲师占34%,助教占32%,教员占7%。
4年之后,普通高校的公共艺术教育活动开展的情况如何?日前,记者就这一话题走访了一些院校,现状却是“冰火两重天”——北京大学、南京大学等院校开展得有声有色,而有一些院校的公共艺术类课程则形同虚设,开设课程方面仍然存在随意性大、单一等问题,且从事公共艺术类课程教学的老师大多属于兼职。而即使是北大这样公共艺术教育活动开展得较好的院校,也有师资不足、经费不足、场地不足等问题亟待解决。
一边有声有色,一边形同虚设
“素有公共艺术教育传统的北京大学,在成立如合唱团、舞蹈团、交响乐团、民乐团等艺术社团的同时,还开设了音乐鉴赏、美术鉴赏、影视鉴赏、艺术概论等公共艺术类课程,所有北大学生必须修满两个艺术类学分才能毕业。”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彭吉象介绍说。
在南大,目前的公共艺术教育除了课堂教学、组织艺术社团活动、开办人文艺术系列讲座等方式外,还于2006年建立了国内第一个公共艺术教育的硕士点。“这主要是为了在提高公共艺术教育师资水平的同时,还为其他学校的艺术中心培养从事公共艺术教育的教师。”南大文化艺术教育中心主任康尔说。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然而,河北某高校的大二学生小洋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她们的艺术类选修课老师没有讲义、同学没有教材,而且都是艺术系的专业老师上课,“老师放上碟片就走人,我们不是看电影就是听音乐,老师表示不稀罕给我们这些非专业的学生上课。”小洋上的一学期艺术选修课,同学不是逃课就是上课做其他事。学校并没有规定必修艺术类课程,这让选了课的小洋有些后悔。
诸多问题亟待良方
20世纪20年代,蔡元培在北大成立“音乐传习所”“画法研究会”等机构,供学生进行艺术教育活动;50年代,北大院系调整,其艺术教育活动一度中断;1986年,北大成立艺术教研室,面向全校开展公共艺术教育活动。之后,更有艺术学系和艺术学院的成立。
而于1996年成立的南京大学文化艺术教育中心是南大公共艺术教育活动的主要阵地。康尔说,中心是独立于其他学院的,并非挂靠在某一部门。
北大和南大的公共艺术教育机构设置反映了目前普通高校艺术教育机构设置的两种类型:大多数高校设有从事美育、艺术教育或文化素质教育的教研室,隶属于人文学院或艺术类院系,或者成立艺术教育中心或文化教育中心等,挂靠于某一部门如人文学院、艺术系、校团委等,在人事、财物、教学管理、艺术团指导等权限上差异很大;少数高校成立了独立的艺术教育中心,由主管学生工作、教学工作、宣传工作的校领导直接领导,人财物、教学、科研等均有自主权。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因为隶属或挂靠,艺术教育中心在职称申报、进人、工作量考核、申报科研项目、规划学科发展等方面,都受到所隶属或挂靠单位的制约,且往往处于不利地位。即使是在北大这样公共艺术教育活动开展得较好的院校,也有师资不足、经费不足、场地不足等问题亟待解决。
一位艺术教育资深专家表示,不少大学的公共艺术教育机构是迫于要求被动建立的,因此其职责划分、发展定位、相应政策等,缺乏相应的制度设计。如该拥有多少编制,学校如何核定该中心的工作总量、艺术课程的教学条件如何保障、长远发展有何规划等均缺乏考虑。其次,很多学校缺乏专用的艺术教室,艺术活动场地更是匮乏,没有礼堂、没有剧场,没有普通学生进行艺术实践的空间。
此外,各大学开设的公共艺术教育课程数量参差不齐,内容五花八门,形式大都是全校任意选修课、限选课或通识教育选修课,教学质量整体不高。据康尔介绍,在南大,艺术类课程的开设由教师本人申请课程——所在部门审查同意后上报——教务处组织专家组听一次试讲后审批。然而,由于缺乏顶层设计,教师申报课程又是随机的,所以艺术课程没有章法。有些课程的开设和取消都是随着教师的变化而变化。
“目前,整个高校的教育评估体系里,几乎不包含艺术教育的成分,这也在客观上使得一些高校对公共艺术教育重视得不够。”中国戏曲学院教授傅谨说。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多管齐下谋求出路
“公共艺术教育不同于专业艺术教育,有其自身的特殊规律。它的落脚点在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和综合文化修养;而专业艺术教育则较为侧重其专业素质的培养。也正是发现了这个问题,发现了两者培养目标、要求、手段等方面的差异,南大文化艺术教育中心觉得应该有一个专门培养这方面人才的点。”康尔说。
康尔提出的问题正面说明了公共艺术教育的特殊性。他建议要合理规划艺术教育机构的长远发展,在发展艺术教育专业的同时带动艺术普及教育,将艺术普及教育和艺术专业教育有机结合起来。
正是因为这种特殊性,公共艺术教育课程设置、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也应制定相应的政策。
“各高校要根据课程体系寻找相应的师资。同时,也要加强公共艺术教师的交流和培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艺术处处长万丽君说。
“2006年,教育部下发《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方案规定,在现阶段所有高校应按要求开齐规定的限定性选修课:《艺术导论》、《音乐鉴赏》、《美术鉴赏》、《影视鉴赏》、《戏剧鉴赏》、《舞蹈鉴赏》、《书法鉴赏》、《戏曲鉴赏》。在课程开设的层次上,应能兼顾理论、赏析、技巧等方面,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在课程形式上,则应多样化,体现学校特色和个性。如理工科大学可以多开设艺术与科学互相交融的课程,如《数学与音乐》、《科学与艺术》等,综合性大学则可以开设文化底蕴雄厚的课程,如《艺术哲学》等。”万丽君说。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