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6月上旬至中旬,作为“相约北京—2008”奥运文化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海峡两岸艺术周如火如荼地在北京展开了。来自台湾的庙会与原住民乐舞《原汉意象》、现代舞《醮》、豫剧《慈禧与珍妃》、京剧《孙膑与庞涓》等先后亮相于北京的舞台。那么,大陆和台湾方面是如何为参加这次奥运文化活动共同进行准备的呢?记者采访了负责具体筹备此次活动的两岸有关负责人、文化部港澳台司台湾处处长兼中华文化联谊会副秘书长肖夏勇和台湾沈春池文教基金会秘书长陈春霖。
“戴着钢盔往前冲”——再大的难度,也挡不住台湾艺术家参加奥运文化活动的热情
作为2008年北京奥运重大文化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相约北京—2008海峡两岸艺术周”活动在策划之初便得到了文化部的高度重视。文化部领导强调,这次奥运文化活动,台湾不能缺席。在两岸局势出现重大转机、两岸关系朝着和平方向发展的背景和趋势下,在海协会、海基会协商会谈不断取得突破的契机下,这一活动的举办恰逢其时。
(一)
据肖夏勇介绍,本次海峡两岸艺术周活动前后筹备了大约一年半的时间。2007年年初,文化部港澳台司便与台湾相关方面就台湾文化界以何种形式参与到奥运文化活动之中的问题进行了协商,未雨绸缪地为未来可能举办的大型文化活动投石问路。最初,中华文化联谊会与台湾沈春池文教基金会取得了联系,并得到了台湾中华文化基金会的支持,同时,也与台湾几家单位取得共识。经过协商,双方于2007年8月提出了“五个演出,一个展览,200多位演员参加”的初步具体设想。文化部港澳台司对海峡两岸艺术周的筹办高度重视,并为此编制了专门的预算。在这一年半的准备工作中,两岸相关部门、单位的沟通从未中断,电话联系十分频繁。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二)
陈春霖坦言,筹备过程中遇到的难度还是非常之大的。他说,虽然从北京申奥成功的那一刻开始,他就比较关心和留意奥运期间举办文化活动这件事,并且因为不知道由谁负责此事,便试着与文化部、北京奥组委、北京市文化局等多方探讨邀请台湾艺术团参加奥运文化演出的可能性,但是,直到去年三四月份才确定了与文化部中华文化联谊会合作。今年1月份,台湾方面拿到正式的参加方案。当时真是又喜又忧,喜的是台湾艺术家可以与全世界人民一起共享奥运文化的盛宴,忧的是筹集经费的最佳时机(即去年10月份以前)已经错过,筹集旅费和排练费等经费的压力,基本上全都压在了自己的身上。经过各艺术团体的四处奔波,除了新剧团找到了费用之外,其余演出团所需要的费用都是由沈春池文教基金会负责筹集的,总共约1000万新台币(约合人民币250万元)。陈春霖形容自己当时的状态是“戴着钢盔往前冲”,可以说是不顾一切了——再大的难度,也挡不住台湾艺术家参加奥运文化盛宴的热情。他带着方案四处游说。令他颇为感动的是,台湾一般的地方官员都非常理解他,许多新当选的地方政府官员也力所能及地给予他一定的支持。陈春霖说,台湾艺术家们参与北京奥运文化活动的热情特别高涨,他们精益求精地准备着节目,排练得特别用心,演出内容也做出了调整,好像是奥运选手准备参加比赛一般,艺术家们也是力求做到最好。陈春霖不无遗憾地说,如果能够筹到更多的经费,台湾方面可能还会做的更好。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三)
肖夏勇认为,经费问题,是每一次大型活动都要解决的主要问题,这一次两岸文化周也不例外。
由于台湾的演出团体、基金会属于民间组织,需要自己筹款。在艺术周开始筹备之时,台湾尚处于民进党执政阶段,很多部门只是口头支持,并不实际预算和投入资金,导致演出团队只能通过民间基金会筹款,经费来源比较缺乏。针对这一问题,大陆方面对台湾团队进行了全力支持,解决了他们落地之后的所有开销,台方只需要负责地区旅费和相关排练费用。他说,这次艺术周的活动经费达到300多万人民币,主要包括三部分:奥运文化活动专项经费、文化部对台交流经费、承办公司经过售票等市场运作筹集的经费。过去,两岸办活动大部分都是台湾买单,因为当时大陆的经济尚欠发展。而现在,已经形成了一个互利互惠的局面,并非某一方的单方面买单。这正是“增进互信,共创双赢”。
(四)
随着奥运的临近,北京的剧场资源紧张起来,但文化部还是成功地把台湾团的演出安排在民族文化宫、国家大剧院、长安大戏院等长安街沿线的主流剧场,显示出海峡两岸艺术周极高的演出规格。肖夏勇认为,两岸交流需要相互体谅对方的困难,才能达成最后的美好成果。
据介绍,此次海峡两岸艺术周的筹备工作依据了如下两个原则:一是选择能够代表台湾传统文化、尚未登陆北京舞台的剧目,展现台湾艺术包容、开创、特色的内容;二是选择能够呈现两岸共有的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的节目。在这两个原则之下,台湾方面还在展演内容中力求体现出台湾独特的发展历程,描绘出台湾数百年来发展的基本图像。通过这些演出和展览可见,发源于大陆的台湾艺术,在台湾落地生根并发展壮大,形成富有台湾特色的艺术,其中以豫剧和京剧最为典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深度互动——突出两岸共有文化传统,通过交流与合作进行优势互补
(一)
6月8日、9日,鸿胜醒狮团与原舞者舞蹈团在民族文化宫大剧院演出,展示了台湾民俗和原住民的文化传统。前者的演出内容实际上就是对庙会节庆活动的展现,是对两岸共有的民俗活动的精致化,去年参加过中华文化联谊会在厦门举办的海峡两岸民间艺术节活动,但此前尚未登陆过北京舞台。后者则是台湾原住民的原生形态舞蹈艺术,2000年曾到大陆演出。无垢舞蹈剧场是台湾拥有国际声誉的现代舞剧团,这一次在国家大剧院上演的《醮》,是礼敬天地的安魂史诗。至于台湾豫剧团和台北新剧团,其剧团本身就是两岸文化合作的结晶。台湾豫剧团团长王海玲不是河南人,但却被河南同乡会美誉为“豫剧皇后”。台北新剧团的团长李宝春先生,出身梨园世家,祖父为李桂春,父亲为李少春,1990年加入“辜公亮文教基金会”京剧推广小组,1997年成立台北新剧团。
6月14日,台湾豫剧团演出《慈禧与珍妃》,河南豫剧二团的主要演员和众多演员为该剧大跑龙套。6月15日的《清风亭上》是河南豫剧二团的剧目,由李树建团长等主演,台湾豫剧团也为该剧大跑龙套,皆赢得了观众一片叫好之声。文化部副部长周和平观看了两团联袂演出。两岸豫剧团这样默契的联袂演出,显示出两岸豫剧团之间自然而深入的交流,两岸豫剧艺术没有隔阂。实际上,现在台湾很多剧目都是两岸民间的合作结晶。在台湾剧团某一个方面存在欠缺的时候,中国大陆的剧团便给予直接支持,并有计划地为他们培养演员。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二)
与以往有所不同,此次艺术周活动,精彩的不仅是台湾文化界的演出、展示,还有演出之后的互动交流。文化部专门邀请了台湾文化交流访问团一行10人来京参加海峡两岸艺术周并观摩北京奥运文化活动,安排他们去北京奥组委、北京市文化局、国家大剧院、首都博物馆进行拜会、访问,了解奥运文化活动的筹备方式,为台北、高雄明年举办世界性赛事的文化活动作参照。另外,还组织台湾演出团到北京舞蹈学院、中央民族大学、中国戏曲学院等对口的艺术单位参观交流,相互学习启发。两岸艺术之间既有文化共性,又可优势互补。在交流中进一步激发灵感,使表演艺术水准再次提升,并以新一轮文化活动为后续,打破一锤子买卖的老套路,是此次海峡两岸艺术周的点睛之笔。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