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综合性国家图鉴社)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行业消息 > 文化消息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吴
图片1 吴邦国,男,汉族,1941年7月生,
·政治人物:温家宝
·政治人物:胡锦涛
·科学人物:吴征镒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让阅读中华经典成为习惯
2009-05-20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读好书可以使人进步,让人生充实。纵观古今,无数伟人之所以谱写了辉煌的人生,正是因为他们博览群书,储备了渊博的知识,为未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时至今日,阅读仍是人们获取知识、增广见闻、提高才干的必要途径。

  在漫长的历史演化过程中,我们的祖先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民族文化,留下了泽被后世的中华经典。“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先人创造的经典不该被束之高阁,应当融入人们的生活,得以传承和发扬光大,成为强国富民的利器。

  《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原本不是死板迂腐的教条,只要深入地阅读和思考,就能发现其中蕴涵着无数深刻的哲理。“君子和而不同”,“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些先祖们智慧的结晶,对于当今的社会乃至未来,都有很好的教益。

  万隆会议是外交史上成功的典型范例。周恩来总理代表中国政府在这次会议上提出了“求同存异”的原则,这不正是中国儒家经典“和而不同”思想的实践与升华吗?我们今天所倡导的和谐社会,不也能从先人的这些思想中得到启迪吗?经典的魅力在于其本身具有不断发展的潜力和空间,值得后人去完善和补充。在新的时代,我们应当重视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阅之用以强国利民,修身养性,益志博德。 tujian.org

  任何一个国家的持续发展,都需以精神文明为助推器。没有深厚文化积淀为背景的国家,其生命力就不能算强大,发展也必然会受到影响。中华古典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结晶,它可以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亦能增加我们的民族凝聚力。阅读中华经典不仅对经济发展超速、文化领域滞后的倾向有所修正,还能使全民重视先祖的优秀精神,使中华经典得以传承、发扬光大。

  “为学大益,在自求变化气质”。任何人要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都必须用科学知识武装头脑。中华经典博大精深,它可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要。通过阅读,人们可以在其中找到自己的精神归属。当我们在吟诵品味庄子的“知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之时,那为烦嚣所累的心灵是否可以构建一个清新超脱的家园呢?唐诗、宋词、元曲饱含精华无数,字字珠玑,清丽扼要,动人心弦,难道不能充实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吗?

  提倡阅读中华经典,并不是登高一呼就能解决全部问题,关键是要真正重视起来,引导人民行动起来,不断改善阅读环境,为能读书、读好书创造良好的条件。要在全社会弘扬读书上进的风气,使读书人、爱书人受到全社会的尊重。通过加强中华经典的现代阐释,针对不同的人群,分别提供白话翻译本、简体字本、繁体字原本等多种载体,使大家能够真正读得下、读得懂,对经典感到亲近和熟悉。通过不断加快图书馆向公众免费开放的步伐,让所有爱读书的人都能看到想看的书,使图书馆成为人们学习、休闲的好去处。真正把书价降下来,让普通的工薪阶层都能买得起书,藏得起书,使藏书成为人们家庭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当阅读特别是阅读中华经典成为一种习惯,成为一种自发的学习乃至快乐有益的生命体验时,我们的精神家园将不断充盈,国家的软实力也将大大增强。《人民日报》 ( 2008-06-09 第04版/陈熹)

  

     相关链接
    ·迎接奥运年主题活动在京举行
    ·香港市民举办倒数活动迎接2008年
    ·香港市民对2008年前景乐观
    ·人民时评:让我们共同祝愿2008,好运中国!
    ·《欧洲时报》:2008因北京奥运而精彩
    ·胡锦涛发表新年贺词
    ·2007年城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回顾
    ·2007抹不去的记忆
    ·新时代的画派走向何方?
    ·市场急需“文艺管家”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88202885-8028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甲38号西座10层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