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综合性国家图鉴社)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行业消息 > 文化消息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吴
图片1 吴邦国,男,汉族,1941年7月生,
·政治人物:温家宝
·政治人物:胡锦涛
·科学人物:吴征镒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陆在易:让合唱大国走向合唱强国
2009-05-20
  今年CCTV青歌赛推出合唱比赛专项,令乐界人士叫好不迭。自改革开放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以来,一场空前的、持久的普及合唱活动,正在中国大地上悄然兴起。其规模之大,范围之广,参加人数之众,蔚为壮观。然而,相对业余合唱的蓬勃发展,我国职业合唱队伍数量却逐年减少,不断萎缩。上海音乐家协会主席陆在易日前专门撰文指出,开展群众性歌咏活动和培育高水准职业合唱团缺一不可,前者是发展我国合唱事业的基础,而后者则是衡量一个国家或民族合唱发展水平高低的首要标志,只有两手都抓好,才能使我国从合唱大国走向合唱强国。

  业余合唱日趋活跃

  近年来,一支又一支业余合唱团队似雨后春笋般地建立起来,仅以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为例,有名有姓的合唱团少说也有近百支。其中有市(省)级的、区级的、各系统级的、校级的、企业集团级的、甚至还有街道级的。各类合唱赛事、展演等活动也蔚然成风。近几年,影响较大的、在我国境内举行的重要合唱活动便有“第四届(奥林匹克)世界合唱比赛”(厦门)、第八届中国国际合唱节(北京)、“第七届中国合唱节”(海南)、“第八届中国合唱节”(深圳)、“第六届中国音乐金钟奖首届合唱比赛”(长沙)、以及正在举行的“CCTV青年歌手大奖赛合唱比赛”等等。每年我国群众合唱活动参与人数可以说在数百万以上,甚至以上千万计亦不为过。在合唱展演、比赛活动的同时,各类合唱论坛、讲座、指挥培训等配套活动也日趋活跃。合唱活动所达到的广度和深度,频繁和宏大壮观的规模,可谓世界罕有。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明显提高,必然会带来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新的企求,民众的审美情趣也不断发展。近年来合唱活动之所以会以如此大的规模蓬勃开展并且得以持久,除了各级政府予以推动、支持外,人们不断增长着的对文化生活的需求,对艺术美的向往,是其深层次的原因。“声音嘹亮”、“整齐划一”、“情绪昂扬”,已远不是人们原所认为的合唱水平高低的主要衡量标准。绝大多数合唱队、包括最基层的合唱队所选用的曲目也不再是单一的齐唱或简单的二声部歌曲,而是多声部、立体性的合唱歌曲包括无伴奏合唱作品。一些中小城市也已出现了高水准的业余合唱团,甚至已能驾驭如《嘎哦丽泰》、《雨后彩虹》、《八骏赞》等有相当难度的专业合唱曲目。陆在易认为,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历史性的转折。

  专业队伍日益萎缩

  然而,陆在易指出,业余合唱发展形势喜人也给人们形成了某种错觉,似乎职业合唱团似无存在的必要了?他举例说,1997年有着近50年团龄、并在海内外颇具影响的上海乐团正式解体,宣布合并至上海歌剧院。随之而来的,即广州乐团合唱团、北京广播合唱团以及一批原隶属于歌舞剧院或歌舞团的省级合唱队也被相继解散。在群众性业余合唱活动蓬勃开展的同时,专业合唱队伍的明显萎缩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现今,偌大的一个中国,除了几个属于歌剧院并主要为歌剧演出使用的合唱团和部队系统的个别军旅合唱团外,只剩下了唯一的一个相对独立的职业合唱团,即中国国家交响乐团合唱团了。业余和专业(职业)合唱团在我国合唱事业的发展过程中,前者是发展我国合唱事业的基础,而后者则是衡量一个国家或民族合唱发展水平高低的首要标志,同时,它们还肩负着为广大业余合唱团作好示范的长期任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近些年来专业(职业)合唱队伍的萎缩直接影响到了合唱创作的发展。如果没有专业能力极强的职业团队来推广新作,很多作曲家也就失去了创作的动力和目标。陆在易告诉记者,数年前,朱践耳先生的交响曲——大合唱《英雄的诗篇》乐谱被收录于《朱践耳交响曲集》的姐妹篇《朱践耳管弦乐曲集》第四卷中。因作品修改了,按理应重新录音,但这部专业性很强的高难度作品竟找不出一个合唱团来重新录音,最后只好用“上海之春”1962年首演时的实况录音代之(由当时的上海合唱团演唱)。因此陆在易认为,尽快改变专业(职业)合唱队伍的萎缩状况,增加并建设好数个职业合唱团,已成为新时期发展我国合唱艺术的关键和燃眉之急。

  

     相关链接
    ·迎接奥运年主题活动在京举行
    ·香港市民举办倒数活动迎接2008年
    ·香港市民对2008年前景乐观
    ·人民时评:让我们共同祝愿2008,好运中国!
    ·《欧洲时报》:2008因北京奥运而精彩
    ·胡锦涛发表新年贺词
    ·2007年城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回顾
    ·2007抹不去的记忆
    ·新时代的画派走向何方?
    ·市场急需“文艺管家”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88202885-8028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甲38号西座10层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