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协委员多角度热议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
2009-05-20 |
|
在十一届全国政协一次会议上,来自不同界别的委员们围绕大力发展文化产业这一话题,从不同角度进行了热烈讨论,一些委员还将各自的意见形成了提案呈交大会。
□ 吕建中委员:转变观念,提高对文化产业内涵的认识
针对一些地方文化产业管理体制落后、改革深度不够、产业规划欠缺、扶持力度不够等问题,来自农业界别的陕西佳鑫实业集团董事长吕建中委员认为,当前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是转变思想观念,提高对文化产业内涵的认识。
吕建中委员认为,当前制约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最大障碍是思想观念问题。事实上,文化既是一种社会事业,也是一种经济产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个产业项目,如果不赢利就无法生存。吕建中委员认为,要破除只讲投入不讲产出的传统观念,树立对文化经济价值和产业属性的新认识。
吕建中委员认为,政府要不断深化对发展文化产业战略意义的认识,把文化产业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尽快将文化产业规划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年度计划和中长期发展规划中,编制重点行业、重点地区和文化产业园区发展的详细规划,形成具有科学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的规划体系。
□ 王康委员:文化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专业人才的支撑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文化产业的发展,除了需要相应的政策环境外,还需要相关的专业人才来支撑,而目前我国许多高校所开设的文化产业相关专业非常有限。许多与文化产业密切相关的专业,如文化经纪人、画廊经营与管理、艺术品价值评估、演出公司经营与管理、媒体广告经营、体育经纪人、赛事赞助筹划等,都还没有开设。这就使得文化产业发展缺乏相应的专业人才作为支撑,从而难以形成产业链。
四川省教育厅副厅长王康委员认为,并不是我国的高校不希望开设与文化产业发展相关的新专业,而是因为开设这些新专业十分不易。首先,新专业的设置批准十分严格,教育部在审核新专业时,对目录外的新专业要求很高、把关很严;其次,在文化产业的人才培养方面,国内目前还没有现成的经验和模式可供借鉴;第三,开设新专业需要较大的投入。
王康委员建议,文化部可以根据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趋势,组织力量搞好文化产业的发展规划,并在此基础上研究文化产业发展已经或将要涉及到的职业岗位;在新专业的设置问题上,教育部也应按照创新的精神,适度放开专业设置限度。只要有利于促进各类人才的聚合,并能够为社会提供新的就业岗位,就应该打开绿灯,并组织专家加以研究和指导。
王康委员还建议,可以由文化部牵头,财政部、教育部等单位参与,开展促进文化产业专业人才培养的相关工作,比如组织专门力量对国外文化产业发展与人才培养的情况进行调研,以借鉴文化产业发达国家的基本做法,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对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及其所需的各类人才进行岗位细分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茅永红委员:民营企业参与文化产业发展需要更好的社会氛围
我国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外部社会环境的改善,为民营企业进入文化产业创造了有利条件,文化产业也为民营企业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和发展机遇。但是,民营企业在发展文化产业中还是遇到了一些困难。
湖北百步亭集团董事长、工商联界委员茅永红结合自己试水文化产业的经历说,一是融资困难。民营文化企业缺乏多种多样、自由选择的资金来源渠道;二是市场准入仍存在体制性障碍。尽管我国文化产业的一些竞争性行业已对社会资本初步开放,但开放的力度不大且缺乏规范,客观上仍然存在限制非公有经济进入的障碍,影响了社会各方面、尤其是民营企业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积极性;三是还欠缺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为给民营企业创造更好的经营环境,使其发挥更重要的作用,茅永红委员提出四条建议:一是继续营造有利于民营企业参与文化产业发展的社会氛围,大力宣传国家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形成有利于文化产业共建共享的氛围,调动民营企业参与发展文化产业的积极性,支持民营文化企业做大做强;二是积极鼓励和支持民营企业进入文化产业,本着“平等准入、公平待遇”的原则,放宽非公有资本等社会力量进入文化产业的准入政策;三是积极为民营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切实加快政府职能转变,为文化产业的市场主体服务;四是拓宽民营文化企业的融资渠道,按照“谁投资,谁所有,谁收益”的原则,引导民营文化企业通过发行股票、债券、转让产权等方式直接融资,广辟融资渠道。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洪梅香委员:打造具有区域性民族特色的文化产业链
文化产业要争取世界范围内的资源配置,就必须强调自己的文化个性,保护、继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那么,在少数民族自治区,应该如何彰显自己的民族特色,发展自己的文化产业呢?银川市政协主席、少数民族界别的洪梅香委员认为,重要的还是要坚持民族化的原则,重视挖掘、保护和发展民族特色文化,尤其要对散落于民间的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抢救性保护,进而逐步形成具有区域性民族特色的文化产业链。
洪梅香委员认为,发展文化产业不仅要利用国内文化资源,更要把民族文化资源与国际文化结合起来,不仅要“引进来”,而且要“走出去”,参与全球化的文化资源配置,积极发展外向型文化产业,以文化产品“走出去”带动文化企业“走出去”,使我国文化产品更多地进入国际市场。应当大力引进国内外资金、技术、人才、管理和经营理念,进一步提升产业品质,积极引进符合我国国情的国外先进文化项目。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