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大繁荣大发展”不等于“大项目大投资” |
2009-05-20 |
|
日前,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科院研究员安家瑶表示,她与百余位政协委员将向大会提交提案:中华文化标志城,是打着文化名义破坏历史遗产和传统文化环境,发改委应慎重论证,否则不仅是对“国库”的浪费,还会引起各地争相效仿。此前,3月9日,政协委员孙淑义在政协大会发言中提到,山东省正在济宁新建“中华文化标志城”。因工程庞大,建议以国家名义设立“中华文化标志城建设基金”,纳入国家预算(3月11日《新京报》)。
“中华文化标志城”成为政协会议上的争论焦点之一,说明在何为文化大繁荣大发展,如何才能使文化大繁荣大发展上,仍需要认真检讨、充分论证,以免使我们这个时代迫切需要的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良好初衷,迷失在大工程大项目大投资大花钱之中。
在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后,不断增强的经济实力,使我们可以拿出更多人力、物力、财力投入文化建设;人民群众日趋旺盛的精神文化需求,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全社会对文化建设的关注和重视,为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在这种背景下,要警惕文化大繁荣大发展被理解为大场面、大工程、大投资、大花钱。
文化的繁荣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思想层面的提升绝不是用金钱垒起来的,需要在解决当前现实问题中潜移默化完成。对这个问题没有清醒的认识就很容易将一道文化命题搞成财政问题、民生问题、政治难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众多的政协委员对中华文化标志城概念的质疑,也提醒我们要警惕以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名义,热衷于搞假古董,扰乱人们对中华文化的基本认同感的行为。
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目的是要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因此就必须尊重民意,让百姓参与到项目的论证决策中。政协委员们的质疑声代表了群众的声音,对于这样一个“巨无霸”工程,理应在充分论证反复权衡中决策,不能任其自娱自乐。(来源:广州日报 高永峰)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