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综合性国家图鉴社)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行业消息 > 文化消息 >
   中图推荐
2007年体育运
图片1 图为罗格与陈至立共举火炬。 4月26
·年鉴目录——十七大·政党
·年鉴目录——法院·检察·国防外交
·年鉴目录——人口·民族·宗教·劳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观众离剧场还有多远
2009-05-20
  2007年的中国演出业有着风光的外在:国家大剧院落成、音乐剧热潮兴起、话剧百年纪念活动轰轰烈烈……然而,这一风光的外在并不能掩盖中国演出业的老问题,也是根本的问题:精品在哪里?观众在哪里?这两个问题不能解决,中国演出业的生态就始终是畸形的。

  国家大剧院:以“剧”为主还是以“院”为主?2007年12月22日,历时7年建设完工的国家大剧院的开幕演出季正式拉开帷幕,高质量多元化的节目设置、强大的宣传攻势、最低30元的票价策略,使北京演出市场一举出现了一票难求的火爆场面。作为一个国家对待文化艺术特别是舞台艺术的基本态度的体现,国家大剧院的象征意义甚至大过其实质作用。不过,人们对国家大剧院的追捧更多是带着追求新鲜赶热闹的意味,当这股新鲜劲过去之后,如何维持这个日常运营费用高昂的国家级大剧院,如何让普通观众愿意并能够买票进场看“剧”,却令人深思。此外,作为公益性事业单位,国家大剧院演出季的安排对整个北京甚至全国演出市场的运作是否会带来冲击,也是值得考虑的问题。而最关键的是,作为国家级的大剧院,“剧”才是主角,是软件,“院”只是场所,是硬件。软硬档次不匹配的问题,正是国人常犯的一种“冒进病”。

  音乐剧:刚刚起步,征途遥遥。若干年之后,也许有人会同意把2007年叫做“音乐剧元年”。音乐剧被引入中国已有20多年的历史,而在2007年,这一将文化与娱乐结合得最好的舞台艺术表现形式才更多地出现在大众的视野。先是百老汇浪漫音乐剧《妈妈咪呀》在上海和北京连续演出了多场,票房丰收,极大地提升了音乐剧在普通观众心目中的知名度。随后,百老汇倪德兰德家族与国内公司成立的合资公司引进的第一出剧目《42街》,在国内6个城市展开巡演。今年,还将有更多的音乐剧来到中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也许,仅仅以百老汇或者欧洲音乐剧的引进作为元年的标志还远远不够。去年年中,作为第一部国产的、相对而言比较完整的大型音乐剧,《蝶》在国内的上演则充分说明了国内业界对音乐剧的艺术价值和商业价值的认知。但《蝶》所暴露出的问题也说明,在西方已经有百多年历史的音乐剧,在中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话剧百年:戏在民间,生命力亦在民间。因为纪念话剧百年的缘故,话剧成了2007年的一大热门词汇。全国各地的各种纪念活动不仅凸现了话剧在整个文化艺术领域内较高的地位,也从某种程度上说明了国人对这一舞台艺术品种的喜爱和重视。在北京,地铁广告牌常常会被话剧演出的宣传海报占据,明星加盟话剧演出的现象也在日益增多,足见话剧在某种程度上已成为最具有观众开发潜力的一种舞台艺术品种。目前,上海已经拥有相当稳定的白领话剧观众群体,北京的小剧场话剧也在日渐走俏。这些成绩与强有力的市场主体的开拓是分不开的。

  尽管有很多亮眼的成绩,但2007年的中国演出业仍旧未能解决“精品”和“观众”的问题。精品说明的是舞台艺术的内容问题,观众说明的是舞台艺术品的消费者问题,二者正是演出产业链的两端。可令人失望的是,在这一年中,不仅舞台上鲜见令人眼前一亮的艺术精品,而且舞台下观众的培养问题也毫无起色,中国的老百姓与剧场日渐疏远。更为可怕的是,这两端就像是一个恶性循环,越没有精品就越没有观众进剧场,越没有观众进剧场就越生产不出精品。长此以往,长期浸淫于电视、网络等娱乐方式而缺乏剧场体验的国人,即使收入水平再提高也不会走进剧场,这将是个多么巨大的文化缺憾!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不得不提出的另一点是,这一年中,大多数公共媒体对于舞台艺术所起的作用也仅限于公告牌式的演出通知,并没有发挥出他们在普通消费者和艺术之间搭建沟通渠道的作用。

  

     相关链接
    ·迎接奥运年主题活动在京举行
    ·香港市民举办倒数活动迎接2008年
    ·香港市民对2008年前景乐观
    ·人民时评:让我们共同祝愿2008,好运中国!
    ·《欧洲时报》:2008因北京奥运而精彩
    ·胡锦涛发表新年贺词
    ·2007年城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回顾
    ·2007抹不去的记忆
    ·新时代的画派走向何方?
    ·市场急需“文艺管家”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88202885-8028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甲38号西座10层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