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综合性国家图鉴社)
搜索
智能模糊搜索
仅搜索标题
搜索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行业消息
>
文化消息
>
中图推荐
2007年体育运
图片1 图为罗格与陈至立共举火炬。 4月26
·
年鉴目录——十七大·政党
·
年鉴目录——法院·检察·国防外交
·
年鉴目录——人口·民族·宗教·劳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
辽宁省博物馆走出特色发展之路
·
公共文化设施2007:从感受到享受
·
专家谈石库门文化的保护与发展—
·
世界读书日 ——中图社
·
国子监举办故宫藏画赏析讲座
·
“中国画
·
中国举办首届曲剧艺术节 82场优
·
盘点走过十年发展历程的中国新兴
·
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初见成效 保
·
中国儿艺六月大小剧场齐推新剧
民俗专家称:元宵节源自古代的全民“狂欢”
2009-05-20
今天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元宵节除了吃元宵、赏花灯,全国各地还有很多不同的庆祝方式。辽宁民俗研究中心主任杨太说,无论什么庆祝方式,它们实际都是古代全民“狂欢”的延续。
元宵节最初是宫廷里面的一种庆祝活动,后来流传到民间,变成了普天同乐的狂欢。杨太介绍,元宵节里人们的庆祝活动虽然跟外国的狂欢节的内容相似,但是有着不同的文化本质。国外的狂欢节多是对性、对酒神等的崇拜,有的还是宗教的活动,但中国属于传统的农耕文化国家,狂欢也带有独特的民族特点。古代在这一天大街小巷火树银花,人们在赏花灯的同时还猜字谜,就连平时不出门的女性在这一天也可以走出家门参加狂欢。
近些年来虽然元宵节的狂欢性有所减弱,似乎这个节日只是吃吃元宵,同家人团聚一堂。与很多人对此表示担忧不同,杨太并不觉得这是个问题。他强调,民俗具有变异性,会随着时代变化而变化,比如近些年在沈阳的皇寺庙会上,就有许多秧歌队表演闹元宵,所以说传统民俗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上一篇:
免费开放贵在长效
下一篇:
文化“走出去”:风正一帆悬
[
打印此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相关链接
·
迎接奥运年主题活动在京举行
·
香港市民举办倒数活动迎接2008年
·
香港市民对2008年前景乐观
·
人民时评:让我们共同祝愿2008,好运中国!
·
《欧洲时报》:2008因北京奥运而精彩
·
胡锦涛发表新年贺词
·
2007年城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回顾
·
2007抹不去的记忆
·
新时代的画派走向何方?
·
市场急需“文艺管家”
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88202885-8028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甲38号西座10层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
国
图工程
国
礼系列
国
情图鉴
国
史图鉴
国
学图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