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回顾2007年的中华文化“走出去”,我们会发现,企业作为“走出去”的主体进一步发展壮大;政府部门对“走出去”的重视程度丝毫未减,扶持手段更加多元化。与此同时,“走出去”的一些新形态正在涌现,中华文化“走出去”的内容问题也突出地表现了出来。
“走出去”成为企业的自觉意识。2007年中,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了“走出去”的重要性。过去,很多文化企业或公司仅仅将“走出去”看成是公司业务的一个有益补充,现在,由于中国实力增长而引起了更高的国际关注,加上国际市场相对较高的利润水平,“走出去”对于很多企业来说已经占据了业务的较大份额。比方说,在这一年中,许多音像企业在国内市场依旧低迷的情况下,出口获得的利润甚至超过了其利润总额的一半。同样,目前很多国产商业大片在运作时,也会首先考虑以海外市场的收益作为利润保障。在舞台艺术领域,越来越多的企业注意到了海外市场,纷纷通过各种渠道走出国门。显然,对于时下的文化企业来说,都已经充分意识到了“走出去”的重要性,问题是能否走得出去以及怎样走出去。
推动文化“走出去”成为政府的战略选择。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文化已经越来越成为增强中国国际影响力的重要手段,并进而因为“软实力”这一概念的提出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2007年,各有关政府部门都在全力推动文化“走出去”:广电总局和新闻出版总署都出台了有关政策,并成立了相关部门;2007年11月,文化部首次以先进方式奖励了在演出和展览产品出口方面做出突出业绩的多家企业和个人,这是继2005年文化部、财政部共同设立国产音像制品出口专项资金之后,有关部门再次采取的鼓励和扶持文化企业的措施。尤其值得提出的是,政府部门扶持“走出去”的思路正在逐步清晰,该由政府部门承担的文化交流项目将进一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并将投入更多的资金用于鼓励以企业为主体的“走出去”。能够预测,如果未来可以以官方文化交流项目作为基础,以企业主导的“走出去”作为主体,那么我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必将得到较大程度的提升。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走出去”新形态涌现。2007年7月,由我国音乐家郭文景创作的歌剧《诗人李白》在美国上演。这部歌剧加上2006年年底由张艺谋创作在纽约大都会歌剧院上演的歌剧《秦始皇》使中国文化的“走出去”有了一种新的路径,即通过优秀艺术家的国际化来实现文化的传播。2007年,由国内3家文化企业投资的驻场演出《ERA—时空之旅》仍旧维持了每天至少一场的高频率演出,并吸引了包括好莱坞明星汤姆·克鲁斯在内的一大批外国观众,从而实现了“出口不出国”的“走出去”新形态。无独有偶,目前在北京也有不少演出场所为外国观众提供富有中国风情的演出节目。这些新形态的出现,说明文化的渗透其实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实现,只要有利于中华文化“走出去”,都是可以尝试的。
尽管中华文化“走出去”在2007年有了不小的收获和进步,但是仍然有很多问题困扰着我们,其中最根本的问题是中华文化“走出去”的内容问题,即到底是展现原汁原味的民族艺术,还是按照世界规则改造这些内容,这种改造应在多大程度上保持文化的个性和原有风貌。同时,在我国文化“走出去”的过程中,当代文化的缺失也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内容问题关乎“走出去”的根本,需要一个综合方案来推动,需要从长计议才能予以解决。2008年是中国奥运年,全世界的目光将汇聚中国,我们希望,这对解决困扰中华文化“走出去”的内容问题会有所助益。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