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综合性国家图鉴社)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行业消息 > 文化消息 >
   中图推荐
2007年体育运
图片1 图为罗格与陈至立共举火炬。 4月26
·年鉴目录——十七大·政党
·年鉴目录——法院·检察·国防外交
·年鉴目录——人口·民族·宗教·劳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文化也能“种”成摇钱树
2009-05-20
  唱歌跳舞能发家致富,青山绿水能当饭吃,就连穿针引线绣朵花,也能赚老外的外快……近年来,广西利用独有的民族文化资源,创造了许多文化致富的成功案例,并阐述了这样一个道理:文化也能“种”成摇钱树。

  从打工仔到小老板

  在成为《印象·刘三姐》山水实景演出的群众演员之前,阳朔县阳朔镇木山村二十出头的莫桂才,是附近众多外出打工的年轻人之一。而今,他白天是家里餐馆的小老板,晚上则穿着民族服装去演出,有时还兼职做导游,他说:“这样的日子,以前做梦都想不到!”

  莫桂才说,现在村里人也与时俱进,参与旅游开发的意识不断增强,办农家餐馆、唱山歌赚钱,轻松而愉快。

  莫桂才是广西众多依靠文化致富的群众之一。在建设和完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同时,广西正在探索一条以政府为主导、以整合和利用民族文化资源为核心、以特色文化项目为载体、以农民为建设主体、以富裕农民为中心,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和推动经济社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文化致富”新路子。

  五种模式带动文化致富

  “依靠文化能致富吗?”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厅副厅长陈映红说,在实施文化致富工程之前,广西组织专家深入基层进行调研,总结出了广西各地依靠文化致富的5种模式。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阳朔模式”,以大型山水实景演出《印象·刘三姐》为品牌、推进当地旅游业发展的文化项目带动型;“靖西模式”,以绣球和壮锦等民族文化产品为依托,使之项目化、产业化、规模化、品牌化的民族生态文化型;“恭城模式”,以发展民族民俗娱乐文化为特色,开发生态旅游、建设富裕家园的休闲文化旅游型;“北流模式”,以农民自办文化节为载体,科技“搭车”引领发展农村循环经济的农业生态文化型;“横县模式”,结合本地农业资源、以文化知识致富。

  为满足农民开发文化资源的意愿,近年来,广西各级政府部门在建立和完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基础上,把文化致富工程纳入当前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2007年,广西利用各地文化资源和最新科技成果,寻求文化服务与农民致富项目、农村优势产业开发、乡风文明建设的最佳结合点,共实施了116个各种类型的文化致富工程试点项目。

  武鸣县“三月三”壮乡歌圩“节庆文化致富型”、鹿寨县寨沙镇下寨屯突显当地村民致富技术的“蚕桑文化推动型”……在已有的“五种模式”基础上,广西各地不断探索新内容和新形式,形成了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模式。

  从“送文化”到“种文化”

  广西民族文化艺术研究院院长廖明君认为,只要通过合理、科学的方式挖掘民族文化的产业潜能,优秀民族文化不仅能成为精神财富,也能转化成可观的物质财富。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以前‘送文化’到农村,是解决农民群众最迫切的文化需求,但要增强文化发展的活力,‘种文化’才是根本。”陈映红说,将文化产业培育成为新型产业,必须坚持政府的“主导地位”和群众的“主体地位”,这样的“种”法,文化才能根深叶茂、开花结果。

  在“绣球之乡”靖西县,绣球制作有700多年的历史,在政府部门引导下,过去这个壮族青年男女传情达意的信物,如今已成为远销海内外的精美手工艺品。全村500多农户、近千名妇女,几乎都从事绣球制作,每年当地农民销售绣球的收入约200万元。

  随着绣球产业越做越大,村民也遭遇了发展的瓶颈:作为较为原始、规模较小、缺乏现代市场营销手段的地方小产业模式,面对日益增多的国内外定单,渐渐显得力不从心。

  “绣球之乡”村民的难题,如今已成为广西正在攻克的课题。目前广西有关部门正积极发挥主导作用,建设文化产业人才培养体系,从经营管理、创意策划、中介营销以及研究培训等多方面全面进行人才培养,突破文化产业发展的瓶颈。

  陈映红说,为继续推进广西文化富民过程,广西将利用先进理念提升传统文化产业,挖掘传统产业、传统产品的文化内涵,提高传统产业、产品的知名度,增强市场竞争力。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相关链接
    ·迎接奥运年主题活动在京举行
    ·香港市民举办倒数活动迎接2008年
    ·香港市民对2008年前景乐观
    ·人民时评:让我们共同祝愿2008,好运中国!
    ·《欧洲时报》:2008因北京奥运而精彩
    ·胡锦涛发表新年贺词
    ·2007年城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回顾
    ·2007抹不去的记忆
    ·新时代的画派走向何方?
    ·市场急需“文艺管家”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88202885-8028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甲38号西座10层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