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和美学意蕴。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生命主体是贯穿文学史的基本母体,深受历代文士们的青睐。然而每个时期的主题都烙下了时代的影子,表现在外在形式上也有所差别。郑玉玺老师对生命意识沉重的感叹有着密不可离的历史传承。自先秦以来,对“人”的忧患意识和人文精神就深植于历代文人中,很多思想已经提出了对个体生命的思考:周公的保民思想,孔子的“仁者爱人”,孟子的“民贵君轻”的观点实际上都是对人的个体生命的重视。但统治者为了称霸天下,编造出一系列的神统论来麻痹人民,人民处在神权统治之下,一切以神的意志为中心,忽视了作为个体生命而存在的意义。东汉末至魏晋易代之际,国家陷入混乱动荡,社会充满了前所未有的忧患和磨难,人们对儒家长久以来的道德规范和伦理思想进行了重新的审视和思考,把目光投注在了自己身上,人的自我意识得到确立,人权向神权提出了挑战。诚如李泽厚先生所说的,它实质上标志着人的一种人的觉醒,即在怀疑和否定旧有传统标准和信仰价值的条件下,人对自己生命、意义、命运的重新发现、思索、把握和追求。因此郑玉玺老师的歌词创作充满着对“以生人(民)为身,社稷自任”,以天下国家为己任的博大情怀和“所不卖公器,动为苍生谋”,与人民息息相关的忧患意识分不开。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根深蒂固的忧患意识作为一种集体无意识,深深地打在了中国历代文人的骨子里,郑玉玺老师作为其中的一名歌词作家也不例外。“忧患意识”的实质在于居安思危,而不是患得患失。“忧患意识”的要义在于头脑清醒,应对裕如,而非杯弓蛇影,心存疑惧。晴空万里尤须提防暴雨,风平浪静也要警惕暗涌;风调雨顺也要囤积粮草,烽火尽熄不敢放马南山;而且承平之际往往潜伏着败亡之因,繁荣之时可能酝酿着衰退之机。这些自然的、社会的、政治的常识,就是古人“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所要揭示的道理。正确认识和理解忧患意识,对继承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有着重要意义。中医药与中国传统文化血脉相连,对中医药的认同程度取决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程度。自五四运动以来,西方科学技术在我国教育中占有的强势地位使我国人们对传统文化日渐陌生,人们对中医药的认同感减弱,使得西医西药大行其道,严重影响了中医药的发展。同样,国外对中国传统文化认同感的程度也是影响我国中医药走向世界的主要因素。至今为止,能从根本上承认和接受中医药的人群还主要集中在东亚和东南亚等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熏陶过的地区。而在欧美地区,中医药则很难进入正规医疗体系或通过他们的所谓认证,主要原因就是因为西方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不认同。中医药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土壤,与现代西方文化有很强异质性,中西医药的争论其实质是中西两种文化的冲突,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变成了文化的歧视。毫无疑问,现代西方文化是当今的强势文化。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强挟强大的现代文化之力量置中华民族于生死存亡之地时,国人在痛打孔家庙的同时,欲将中医、京剧、汉字、汉语一并扫除,可以说是一种非理性的自保刺激反应。但面对西方文化霸权的高压态势,我国的本土文化正受到压抑,逐渐失去活性,处于被西方文化吞噬的危险境地。捍卫自己的文化已经是刻不容缓的责任。中医药的出路最终还是在于中国文化的出路,实现中医药走向现代化,走向产业化、走向世界的梦想,就要从弘扬民族文化的民族精神的高度去认识,去实践。正如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凝聚力之中。”要真正使中医药发展起来并最终实现中医药的现代化,就必须从其所根植的文化基础入手,复兴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加强中国文化宣传力度,使以西方文化为主要文化基础的现代人对中医药有必要的认同感。在中医教育中尤其应当加强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传统,加大中医药经典著作的内容,大力营造传统文化的氛围。什么时候接受西方科学教育的人能够平和宽容地接纳不同西方传统的中国文化,什么时候中医事业的从业人员真正能够将中医药文化熔铸到思维、心理中去,中医药自然就壮大起来了,中医药的发展就会势如破竹。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其次,在郑玉玺老师所撰写这首《中医赞歌》的歌词中,不仅超越了一切世俗功利的追求,而且投入到心与“道”的自然无限的逍遥理想境界中,其思想中最常常跳动着一股久久让人难以平息的对祖国中医药的责任意识,他以应变顺和,天地为家,运去势颓,魁然独存,自以为能足与造化推移。在这里,郑玉玺老师心中涌动着的股股对祖国中医意识在遭遇无可奈何的西方文化冲击下现实的彷徨苦闷的“劲风”下,形成了强有力的张力,把他引向了一种超越歌词本意的人生境界。 即使是不懂得祖国传统医学的人,在读到郑玉玺老师的《中医赞歌》歌词后,都会从歌词中发掘出那种祖国中医文化的无穷魅力和无与伦比的,普天下的炎黄子孙读到这里,都会发出欣慰的感叹声的!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郑玉玺老师作为一个歌词作家,其作品中深深地打上了民族的文化烙印,有着很强的民族文化心理积淀。他写出了《中医赞歌》的文化心灵史,既有对民族文化价值的肯定与弘扬,更有对民族文化历史的反省与批判,充满了对本民族如何在历史潮流中发展的思考和期盼。郑玉玺从人物身份的特殊性、时代描写的复杂性、主导情感的微妙性和叙述话语的复调性等方面论证了《中医赞歌》不仅开发了当代歌坛中重要的题材资源,而且开辟了反思历史的视角和理解中华传统医学历史人文生态的思路。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第三,词句是歌词的血肉,感人肺腑的语言是靠歌词的词句表达出来的。一首歌词的伟大魅力,并不是在于它的文辞华美,而是在于它能把人们带入一个美丽的境界——严密的逻辑论证是一种美;博大精深的思想是一种美;人的命运的起伏跌宕是一种美;文字的流畅、精致、朴素也是一种美。郑玉玺老师撰写的《中医赞歌》歌词,简直将我们带入了一个非常美丽的境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