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综合性国家图鉴社)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行业消息 > 文化消息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2009年8月 国内时事新闻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叶匡政:无视传统丧葬之礼是对季羡林先生的不敬——中图社
2009-08-08

7月11日上午9时,北京大学资深教授、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在北京301医院辞世,享年98岁。(资料图片) 中新社发 张学军 摄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季羡林先生过世后,本以为围着季先生的那些喧嚣,会暂时消停一段时间,这是中国丧葬之礼的基本要求。哪知情形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季先生葬礼上就发生了“乌龟门”闹剧;季先生辞世未满10天,“关门弟子”钱文忠便频繁地在博客上发表讨伐“罪人”“坏人”的檄文;其子季承也屡屡对媒体曝料,声言要追回财产。总之,各色人等迫不及待地粉墨登场了。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这些举动,是犯了中国丧葬之礼大忌的。季承对媒体说过,要继承父亲传扬“国学”的精神,钱文忠也是在百家讲坛登坛讲学的人,不会对传统文化的这些基本礼仪一点不知吧!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论语》说“慎终追远”,一个“慎”字表明了中国人对待丧葬的全部态度。儒家为何如此看重丧葬呢?因为中国没有宗教传统,人对生死的纯真情感只有通过丧葬之礼来表达。古人认为,生者间有各种利益纠葛,只有对死者的情感才是真实的,超越于功利之上的。而且亡者一去不复返,如丧祭之礼未能尽其哀诚,是无法弥补的,所以应当谨慎。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古时丧期很长,父母去世,孝子要守丧三年。这里三年是指三个年头,也即两整年,25个月。《论语》有记载,孔子的弟子宰我感到三年丧期时间太长,专门请教过孔子,孔子的回答很简单:孩子生下来三个年头,才能离开父母的怀抱,所以父母逝去,孩子也应该为父母守丧三年,这是天下通行的规则。这三年里有很多规矩,比如孝子只能穿毛边的丧服,要拄黑色的竹杖或桐木杖,住在临时搭在家中东墙边的草屋里,睡草垫,枕土块。丧期内不听乐、不赴宴、不交游、不纷争,这些都是失去父母后极度哀痛的表现。而稍远一些的亲戚或亲密的弟子,可根据三年的丧期来递减。《论语》中说的商王武丁,虽是个国君,守丧三年也住在茅草屋中,三年未说一句话。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礼记》中认为,有血气的动物没有不知道爱自己的同类的。大的鸟兽如果失去了同伴,过一个月,或者过一个季节,都有会返回来巡视的,经过老巢,会盘旋哀号,久久不愿离去。何况动物中情感最为丰富的人呢?只有那些心术不端或放浪不羁的人,亲人在早晨去世了,到了晚上哀痛之情就忘记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现在虽不需要人们为父母守孝三年,但一般在此期间,与逝去父母有关的一切纠纷都会暂时停下来,等待丧期过了,所有人的哀伤之情缓解后再说。侯耀华的女儿侯瓒和弟子郭德纲就是懂这个禁忌的,他们等满了两整年才来言说遗产纠纷,在此之前一句话都没说过。现在农村,虽已没有守丧三年的习俗,但“头七”和“尾七”的丧殡习俗多是保留的。所谓“头七”就是逝者去世后的七天内,举家哀悼,到第七日由孝子主持对逝者的祭奠,七七四十九天后的“尾七”也是一次大的祭奠,此后丧期才算真正过去,一切回复平常。中国各地风俗有所不同,但在七七四十九天内,一般不闹纠纷是个基本礼仪,如果闹了,只会让邻人瞧不起,有损逝者声誉。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礼记》中对布置灵堂、摆放祭品、入殓、丧服、如何奔丧、问丧,都有非常详尽的说明。比如参加丧仪须有哀伤的表情,不能说与哀伤无关的话,进入丧仪现场不能张着双臂走路。比如邻里有丧事,整个街巷都最好别有歌声,看到陌生人的运灵车不要唱歌。这些虽是一些细节,但表达的却是对生命逝去的一种普遍的悲哀之情。

tujian.org

  《礼记》虽有很多对丧仪的规定,但孔子更为看重的还是亲人真实的哀痛。所以孔子说:“丧,与其易也宁戚”,意思是说,丧事,与其仪式隆重,不如真正悲伤。一个真正为失去亲人而悲伤的人,会感到世间一切都不重要了,是不会那么快想到财产的,更不会那么快怨恨曾与逝者相伴的人,从人之常情来说也理应如此。死生之事,如果仍然无法让一个人感受到仁爱和宽容的重要,真的让人无言。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季羡林老人去世了,通过他的身后事,我们再来温习这些国学典籍,相信每个人对人生都会多一份体悟。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叶匡政

     相关链接
    ·叶匡政:无视传统丧葬之礼是对季羡林先生的
    ·《知音》杂志向3位作家致歉 承诺不发生类似
    ·贪官诗人的诗集是怎么出版的——中图社
    ·贾樟柯谈退出墨尔本影展:没有一部电影不讲
    ·《废都》没解禁只出修改版 16年争论从未停
    ·毛泽东家三代女性的百年传奇:贺子珍孤独一
    ·侄女周秉德忆生活中的周恩来:睡衣几十个补
    ·学者新证《三国演义》:华佗确有行刺曹操的
    ·梁实秋作品进入中学教材 鲁迅作品减少引热
    ·朱德庸:幽默于我来说更是一种救赎(图)—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88202885-8028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甲38号西座10层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