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综合性国家图鉴社)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行业消息 > 文化消息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2009年8月 国内时事新闻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众说纷纭周立波:咖啡还是“臭豆腐”(组图)——中图社
2009-08-10
周立波 徐峥

  “现在的环境足够开放,就算领导人坐在下面,我还是照讲。有人说这是大胆、首创,那只是他们不敢讲而已,也许他们还没有习惯日益宽松的民主氛围。到目前为止,我还没有接到任何电话或者书面通知,告诉我什么能演,什么不能演,什么应该怎样演。”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周立波,这个在一夜之间上遍几乎所有华夏媒体封面与头版头条的“海派清口”的创始人与其唯一的表演者,这个你可以没看过他的演出但绝对知道他很红、很幽默甚至盖过小沈阳与郭德纲的“中国笑讽大王”,在回答记者提出的“你怎么有胆量模仿领导人”的猛烈提问时,非常轻松、平静乃至略微自得地如是说。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事实上周立波自2006年起就走红上海滩直至2009年蹿红全中国的各大城市,靠的绝不仅仅是“胆量”二字,《笑侃三十年》《笑侃大上海》《盘点2007》《盘点2008》《我为财狂》这一系列兼具了上海特色与全民共性的大型脱口秀表演都凸现出了他作为一个文艺创作者甚至时事观评家的独特才华与技巧,里面充满了以苦为乐的真切怀旧和“目睹中国百年来之怪现状”式的反讽与自嘲,尤其是针对当下甚至就是当天的那些疯癫无常、无言以对的“黑色幽默”,很能令人在会心地大笑过后,心头顿生难耐的涩味。你可以比他更会模仿,比他演得更滑稽,但你很难有他的创作力与穿透力,所以可以说是“有胆有识、能说会演”这样的综合实力成就了被余秋雨“大师”盛誉为“一百年才能出一个”的周立波,而小沈阳、郭德纲甚至赵本山,未必就无胆无识,但至少没敢表现出来很多。他们很幽默,但是不黑色,但只有当这两个词叠加到一起的时候,才最具当下的力量。

tujian.org

  周立波 为什么这样红?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上海人——尤其是30岁以上、50岁以下的上海人——之所以热捧周立波,把他的演出架到一票难求的城中盛事的高度,当然是因为他的演出既亲切、鲜活、生动,又怪诞、热辣、生猛。尤其是今时今日的中国、上海与上海人,都给周立波的才华展示提供了最佳的“天时、地利、人和”。总被扣上“自大、排外、自恋、小气、胆小”的帽子,甚至被妖魔化了的“阴阳怪气”的上海人,从周立波既可亲又生猛的笑侃中找回了阔别已久的认知度与存在感,当小沈阳的穿着、李谷一的脸型、刘欢的脖子、张明敏的身高、韩红的门牙都成为被揶揄的笑料,当80年代初的“打桩模子”(二道贩子)、“酱油朋友”(造假奸商)那既可乐又可憎的形象再度近在眼前栩栩如生,当历史的积怨、残酷的股市、巨大的压力全被搬到台面上嬉笑亮明……每一个置身演出现场的上海人都会油然而生“我们就是这样过来的”“我们就是这样的人”的复杂认同感甚至自豪感。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复旦大学哲学系教授李天纲认为,“周立波的海派清口里蕴含着上海的文化密码,里面藏着自豪,也藏着悲情。上海人已经实在没什么资本,人口不占优势,生活方式影响力不大……当周立波在台上说出上海人挣 100块钱,其中87块交给国家,自己只留13块的时候,我当然感谢他。”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钱文忠(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just the right man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周立波一夜之间红遍上海,这是在最合适的时间出现了最合适的人干了最合适的事,一语概之,“just the right man”。首先,周立波肯定是个有天分的演员,但要是早几年,他完全不可能火成这样。周立波恰好赶上了最近这几年上海意识高涨的时期。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上海本土文化有很长一段时间都被边缘化。但是最近这几年,上海开始改革户籍政策,开始接纳更多的人来到这座城市。人在什么都有的时候,会去想没有什么。上海人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就会发现少了点什么自己的东西。周立波的出现,正好符合了上海人在经济站上一个新高度后,对于本土文化的一种需求。正是因为“天时、地利、人和”,周立波的红是理所当然的,现在就算演了50场,但观众也最多只占上海总人口的1%,所以他的未来还有很大的空间。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余秋雨(上海戏剧学院院长、作家) tujian.org

  周立波的自由带来了欣赏者的自由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周立波的海派清口,用只有上海的过来人才听得懂的形式来诠释他的幽默。文化是维持人和人差别的一个手段。上海文化长久以来找不到全方位的差别,但周立波是全方位的,他的话语系统、组建方式、意识流……其实是这个城市的年轻人在清算他们爸爸那一代。周立波在这方面是个很好的探索者,一探索就和北方不一样了。当文化发展到一定时候,每一座城市都要寻找到自己城市文明的生态话语,周立波在这方面是个人才。另外他的一些笑话背后还有社会思考在里面。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周立波A在表演中把故事和话语系统组合在一起,看上去很自由,其实难度很大。海派清口这种“一人之夜”的形式国外早有先例,或者严格地说,人类最早的娱乐活动就是从这种形式开始的。周立波在表演中采用了一种意识流的方法,表面看没有逻辑,想到哪儿说到哪儿,但那其实不是一种混乱,而是一种自由,他的自由带来了欣赏者的自由。周立波有着非常好的逻辑控制,他有一个大逻辑,就是寻找30年来社会和人们生活方式的变迁。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徐峥(演员) tujian.org

  他也在竭力打破语言障碍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周立波找到了一个脱口秀的形式,他的贡献在于把原先的滑稽戏回归到现实生活中来,找到了和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的事情,找到了和60、70后的集体记忆有关的事情,他把这两点很好地结合了起来,老百姓其实有这样的需求。他的走红,上海文化方面的因素当然很多,但我发现他也在竭力打破语言障碍,很大一部分是用普通话说的。

tujian.org

  王小峰(文化评论人、记者)

tujian.org

  上海人的幽默感是很差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我觉得周立波只是在上海走红,他的那些段子,三分之二都是上海话,这也是他很聪明的选择。那些用普通话说出来不算太好笑的包袱,换成上海话,就逗乐了。比如《笑侃30年》,带着很强烈的上海人的意识和价值观去说一些事情,他在挖苦讽刺上海人的时候,其实是很有节制的。北方人讽刺起人来是没有底的,但周立波都兜着。我觉得上海人不幽默,他们的幽默感是很差的。只要周立波一张嘴,大家就笑嘛,大家都有一种心理——我要是不笑就没品。从众心态特别强烈。两个小时笑了600多次?这又不是破世界纪录,不能说明任何问题。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周立波其实特别清楚自己的局限性,但他本人在谈到这方面的时候,用的是“不屑”二字,这是海派文化最大的特点——不屑跟全国人民分享。在信息不发达的年代,他可以这样,但现在还停留在这个状态上,就显得有点不合时宜。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江小鱼(导演、文化评论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周立波迎合了这个时代的某种隐秘需求 tujian.org

  上海这么多年来一直属于文化沙漠,它是文化消费城市,却几乎不会创作什么。上海人在商业和文化上的落差特别大,经济上全中国人民都承认它的实力,但精神气质上,全国人民对它好像都带有不是特主流的看法。外地人夸一个上海人最高的评价就是:“哥儿们,你不像上海人。”所以他们特别需要被肯定。周立波的《笑侃三十年》,都是建立在上海文化既自恋又自卑的基础上。一方面,他们瞧不起外地人,同时又特别渴望这些外地人——他们眼中的乡下人——对他们进行赞美。周立波正是在经济和精神形成巨大反差时诞生的为上海人说话的人。脱口秀在西方其实是一个时代、一个阶层的代言人,而上海人,包括周立波自己,一直认为自己很高雅,其实那不是高雅,只是上海市井草根阶层渴望他们的市民文化被肯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如果你不分析上海人的精神困扰的话,你就不能理解周立波为什么被上海人如此之喜欢,同时这种喜欢又是如此之脆弱。其实,一个人火是跟氛围有关的,郭德纲也好,小沈阳也罢,一个人的火不是他想火,而是因为他们迎合了这个时代的某种隐秘需求。周立波也一样。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123下一页 周立波 李菁 余秋雨和东东枪 姜昆和何云伟

  李菁(郭德纲弟子、德云社相声演员)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现在的观众需要短平快、信息量大的段子 tujian.org

  我只是简短地看过周立波的视频,有些包袱能逗笑我,但还是存在南北文化和语言的差异,有些东西可能只有在当地才有爆笑的效果。我有朋友跟他很熟,知道他是一个既聪明又勤奋的人,每天要看大量报刊杂志,至少要在网上泡四个小时找笑料。据说他不放过每个和朋友聊天的机会。其实我们也是这样,多找老先生和同行聊聊天,就会有灵感和笑料,变成相声里的包袱。现在的观众,除非是懂相声的,可以等我们“三翻四抖”,讲一个完整故事,头一次听相声的,或者年轻观众,需要短平快、信息量大的段子,所以有时候返场小段比正经传统相声还受欢迎,所以我觉得这也是周立波受欢迎的一个原因吧。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大鹏(北京文艺广播《开心茶馆》主持人)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周立波对应了高级知识分子的口味 tujian.org

  我个人非常喜欢周立波的节目,但从曲艺节目的角度和北方观众的接受程度看,我觉得他在北方很难火,因为北京市民与上海市民多年来总是“劲劲儿”的,而周立波特意强调自己的“上海特色”,你看他梳的小分头,典型的“上海小开”,这正是“北京大爷”最讨厌的。当然上海人也最讨厌“北京大爷”,这种文化基调导致了双方的性格冲突,现在双方虽然不至于打起来,但表现在文艺形式上就是根本顾不上品味你的作品,而是看见你的外表就讨厌!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当然这也是周立波对自己的清醒定位,或者说有自知之明,“我就是为上海观众服务的”。其实曲艺有很强的地域性,虽然赵本山总说要“打过长江去”,但广东一带没有多少人买他的账。相声这门艺术,用普通话讲,够普及的了,还有“过了长江死一半”的说法呢。 tujian.org

  其实北京与上海都有种“老子天下第一”的劲儿,北京嘛,是因为在皇城根底下,摇着蒲扇的老大爷都能侃两句国家大事,而上海则是由它的经济地位决定的,所以这两个城市的曲艺人都比较关注上层建筑的东西,不是特别的家长里短,更关注国际国内局势,只不过用喜剧的形式来表现。与其他曲艺人相比,周立波的眼界更高,这就对应了高级知识分子的口味,可以说填补了一个空白。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周立波 只因胆儿够大?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除了在上海本土有因有果、可想而知的大受欢迎,周立波同时亦备受在上海之外、完全没有地域文化认同感,甚至听不懂上海话的视频粉丝们的欢呼乃至拥戴,又是否仅仅因为他勇于笑讽时事、针砭时弊、敢开政治笑话呢?还是盛名之下,其实难副,更多是追求话题效应的各路媒体的单方炒作,其实绝大多数普罗大众并不热衷甚至从未看过他的表演?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上海文广影视集团副总裁任仲伦说:“周立波的成功之处在于用个人化的叙述触及宏大命题,他表达的不是文广的观点,不是上海的观点,而是他个人的观点。中国在公共场所可以出现未经审查的、带有浓烈民间色彩的叙述,体现了思想的自由。”长期从事文艺管理工作的郦国义在“周立波——海派清口”研讨会上呼吁新闻界要替周立波挡风雨,“半杯口水可以淹死人。”一个现成的例子:在周立波走红之前,上海曾有另一个大讲时事段子的超级笑星蔡嘎亮,他的演出也是一票难求,但后来便因为“政治错误”而销声匿迹。所以“政治化”绝对是周立波迅速蹿红的杀手锏,辅以绝大多数中国城市居民的共同记忆与共同迷思。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专访过周立波的王小峰则态度鲜明地认为“周立波蹿红”其实只是媒体发达的年代造就的“虚胖”效应,“放眼全国,可能只有一些媒体人和上班族知道他。周立波在上海是一个现象,但在全国只是个符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余秋雨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抬起头来,好好看看周立波的创造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至于尺度问题,我觉得台下的观众完全不是因为周立波讲了一些正规院团的演员不敢讲的话而笑的。我劝持这种观点的人抬起头来好好看看周立波的创造。周立波是在美琪大戏院公开演出的,既然周立波可以演,那么正规院团的人也可以演啊,但为什么只有周立波演出来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王小峰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周立波就是要把“胆儿大”当噱头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实际上周立波在上海是一个现象,但在全国只是个符号,语言上的限制令他无法成为一个走红全国的人物。赵本山、小沈阳每到一个地方就有人支持,因为他们的语言是全国通行的。海派文化是很封闭的文化,犹如一个怪圈。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所以我觉得所谓的“周立波蹿红”现象,其实是媒体发达的年代造就的。以前一个人红,是他确实做了好多好多事情,最后累积起来被大多数人接受,而现在往往是媒体先用一个精英的姿态来告诉大家:我认为他红了!实际上是带着水分的,相当于虚胖。郭德纲是打了基础的,他先是在京津红,然后一步一步走出华北地区。周立波是有局限性的,放眼全国,可能只有一些媒体人和上班族知道他。 tujian.org

  至于很多人都觉得周立波胆儿特大,我觉得,大家都上当了,他就是要把这个当成噱头去吸引大家。实际上拿领导人说事儿,本身法律并不禁止,只是因为我们都特别自律。其实他的那些调侃都带着正面的善意,只是他首先这么做了,所以一定会成为媒体焦点。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周立波 打倒郭德纲? tujian.org

  正如江小鱼所说,周立波的蹿红,与当年郭德纲的一夜成名、路人皆知有相像之处,都离不开媒体的煽风点火。与此同时,周立波所引以为傲的“海派清口”与郭德纲大旗在握的“北方曲艺”自然而然被好事的媒体拿来相提并论、一决高下。另一位全民大红人、东北二人转的嫡传笑星小沈阳也被拖入了这趟浑水,始作俑者正是极其懂得搏眼球、搏出位的周立波。他在演出过程中戏谑道:“侬不是常说阿拉上海男人娘娘腔吗?可是像纯爷们儿小沈阳那样穿着裙子戴着发卡在台上舞翩跹,阿拉是做不出的。”他对记者说:“喜欢直白的可以看小沈阳,喜欢既直白又含蓄的可以看郭德纲,而偏爱含蓄的就看周立波吧!”他更说出“‘吃大蒜的’(郭德纲)与‘喝咖啡的’(自己)怎能相提并论”这样的挑衅之语。一时之间“民议”四起:为什么总被讥笑为“胆小鬼”的上海人竟比北京爷们儿、东北汉子更勇敢更火爆了?为什么原本行将式微的上海滑稽戏竟转瞬间风靡华夏,甚至火过了根基宽厚的相声与二人转?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何云伟(郭德纲弟子、德云社相声演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相声演员不愿意接触政治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相声当中说点儿政治话题的几乎没有,除非是粉碎“四人帮”时,常保华、常贵田说的“帽子工厂”讽刺的比较严重。相声演员不愿接触这些事情,还是希望以传统相声为主。至于周立波,咱说不好,也可能是观众喜欢听这个,也可能是他想独辟蹊径,寻找一条新的道路?咱不敢瞎说。他所谓的咖啡与大蒜的对比,不就是说他们高雅一些,我们俗一些吗?可你说侯宝林的相声俗吗?文革期间毛主席想听侯大师的相声,还特意让新影录制了十几段儿呢。相声这门艺术可谓雅俗共赏,老百姓爱听,知识分子也喜欢听,没什么偏俗偏雅之说。所以他想怎么说就怎么说吧,咱也不能拦着人家。

tujian.org

  东东枪(曲艺评论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毕竟上海离政治中心比较远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周立波讽刺郭德纲是“吃大蒜的”,我宁可把这当成是一个笑话,是他取悦上海观众的一个小包袱,至于高明与否,就看观众的感受了。对比于所谓的“海派清口”,其实东北二人转早在五六年前就已经流行“说口”了,郭德纲的新派相声也不是完全讲故事,所以早晚会有整场的“北方清口”表演出现。二人转也有拿政治人物开玩笑的,只是和周立波的角度、程度不同。其实曲艺人都爱拿主流的文化符号开玩笑,比如郭德纲拿央视开玩笑,而某些在澡堂子、夜总会演出的二人转甚至更大胆。毕竟上海离首都、离政治中心比较远。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上一页123下一页

  大鹏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江浙一带的文人自古就有“敢言敢作”的传统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单从喜剧技法上讲,清口比相声单一,相声经过几百年的完备,老祖宗已经把一切汉语言里能逗人发笑的东西都融入其中了,而清口如果两三年后还用这种“评论”的手法,不知道会怎么样。至于上海人的“大胆”,其实江浙一带的文人自古就有“敢言敢作”的传统,他们可以不计后果地表达言论,所以我从不认为上海人“胆小”,大家对上海人的印象不能只来自张三和阿Q,上海人很多都是很牛气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吃大蒜”一说其实是好话!据我了解,郭德纲听说了也是哈哈一笑,他俩之间有点惺惺相惜的感觉。周立波在接受采访时说自己非常欣赏郭德纲和小沈阳,而郭德纲到上海演出时,也专程把几位滑稽戏前辈请到一起吃饭。他们这些民间艺人之间没有根本矛盾,因为他们都不靠政府,都是从苦日子过来的,只有他们都红火了,曲艺才能红火。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高晓攀(80后相声团体“嘻哈包袱铺”掌门人)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有什么可抱怨的?有什么可抨击的?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吃大蒜”有益身心健康啊,咖啡无非就是能提提神嘛,也许上海人都爱喝下午茶,但北京人会觉得来碗炸酱面更实惠。周立波对时政敏感,这与上海人本来就聪明有关系,但相声的祖师爷张寿辰说过一句话:相声是不谈政治,但不离政治——谁不懂政治啊?就看你用什么方式说了!只不过我们不想赤裸裸地抨击。再说我们“嘻哈包袱铺”都是生在改革开放之后的,改革开放有什么意义?简单地说,30年前一家安一部电话都困难,现在人人都有手机——我们有什么可抱怨的?有什么可抨击的?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江小鱼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周立波是上海臭豆腐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如果说郭德纲是大蒜的话,周立波应该是上海臭豆腐,属于上海人的小吃文化。包括他说小沈阳是排泄系统,他是消化系统,由他一说,加入了某种意味,变成贬义的东西。周立波貌似幽默的东西其实是上海人特有的小聪明,那种小,恰恰是被外地人不屑一顾、而他们却津津乐道的东西。真正高级的幽默是贬低自己,抬高别人。只有低级的幽默才贬低别人,抬高自己。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周立波 还能红多久?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周立波对小沈阳和郭德纲的“人身攻击”,看似随口而出,实则为了吸引眼球、制造话题、增加卖点。事实上他的“清口”表演里不乏类似的讥讽段子,以至于有评论者说他“以羞辱外地人来取悦上海本土观众,缺少一种博大的文化胸襟。而真正的艺术大师绝不会靠损人来搞笑,也决不靠取笑人的缺陷来吃饭”。更有极端评论认为,周立波的“海派清口”无非是中国版的脱口秀,并无创新之处,顶多算是升级版的单口相声,“如同给上海滑稽戏打了一剂强心针,使上海的滑稽界好不容易遇到了一次集体自我狂欢的机会”。周立波需要直面的问题是,一旦他笑侃时事、反讽自嘲的形式被观众听腻了、看滥了,他还有没有别出心裁的能力。事实上,“海派清口”的借鉴源头、香港艺人黄子华开创的“栋笃笑”,在今时今日港岛的影响力已大打折扣。在质疑周立波的艺术生命力的同时,对其“人品问题”的深挖、曝光与追踪也占据了娱乐传媒的显要位置——他早年的坐牢经历、做生意时牵涉官非、因欠债而远走国外……直至近日被他前妻爆出的“重婚”“吸毒”“被富婆包养”的“斑斑劣迹”……真是“人怕出名猪怕壮”,周立波,敢问你是否敢把这最当下的“自我新闻”编入最新的黑色、怪诞、自嘲、自省的“海派清口”?又敢问——孤军奋战的你,前路迢迢,还能走多远?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姜昆(相声表演艺术家)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第一步就这样,以后的路怎么走? tujian.org

  本来我还想把他说的东西翻译成普通话给北方观众看看,自己也研究研究,但现在他出了一大堆事情,家里人也闹得不行,什么包养啊、吸毒啊——都是真的假的啊?作为一个艺人,一个公众人物,你得注意一点形象啊!后院别起火啊!你第一步就这样,以后的路怎么走?让我从艺术的角度评价?但我曲协领导的身份摆在这里,我就不可能从普通人的角度评论啊!我只能说,年轻人的闯劲儿非常好,不单周立波,类似的还有很多,比如四川的、苏州的、济南的,他们虽然是我的晚辈,但现在都比我还火,我很高兴啊,这才叫振兴曲艺啊!全社会都应该支持。至于周立波,我只说一句——应该提高文化素质,提高道德底线,这样才能成为“大家”。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东东枪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私生活与艺术水平无关

tujian.org

  我不关注他的私生活,虽然艺人的私人生活一定会影响他的艺术生命,比如如果周立波被拉去坐牢了,那他当然无法演出了。但私生活与艺术水平无关!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大鹏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不是当事人就没法说清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各个领域的文学家、科学家、艺术家,不论成就多高,背后都有一大堆缺德事,包括曲艺界!甚至是大师级别的。但这又有什么关系呢?人家是演员,那就欣赏人家的艺术成就好了,至于过去的事情,不是当事人就没法说清楚。只要他在台上能逗乐你,他在台下是吃大蒜还是喝咖啡那是他自己的事情。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江小鱼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周立波是一个随时可能消失的娱乐现象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周立波有没有未来的商业前景?要看他能不能形成产业化和可持续的娱乐经济模式。在这方面,以赵本山为代表的“二人秀”会更广阔一点。因为他形成了一个非常巨大的关于刘老根舞台娱乐产业的模式,而且他培养了那么多徒弟。第二应该是郭德纲,因为相声是仅次于“二人秀”的曲艺形式。周立波的前景最惨淡,他出不去上海,他跟滑稽戏也没有任何的因果关系,周立波在台上不停说两个多小时,这是他个人的才华,不是任何一个滑稽戏演员都能做到的,这是一个商业炒作的个案。万一他倒了,你在上海找不到任何接替他的人。他是一个随时可能消失的娱乐现象。相对赵本山、郭德纲的百花齐放,他完全是一枝独秀,却也可能随时夭折。在这个泛娱乐的时代,隔一段时间就会推一个人出来。曾轶可出来之前,红的是周立波,但周立波的影响甚至还没有曾轶可大,而且没有曾轶可有前途,因为周立波没了,海派清口就没了,曾轶可就算不唱歌,她还会写词作曲呢。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徐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如果题材挖尽了,他的生命力就没现在旺盛了

tujian.org

  他还能火多久?不知道。得看他的创作能力怎么样了。如果他能不断地结合现实,以他独有的幽默方式说出别人的心声,就可以一直说下去。但如果他题材挖尽了,比如集体回忆的东西说尽了,那他的生命力就肯定没现在旺盛了。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撰文/许涯男 吕佳 白郁虹 韩莹 tujian.org

上一页123
     相关链接
    ·众说纷纭周立波:咖啡还是“臭豆腐”(组图)
    ·成都双年展艺术家关注大事 陈丹青作品遭更
    ·宋庄艺术节开幕时间确定——中图社
    ·国家民委副主任丹珠昂奔解读《若干意见》—
    ·民间藏家捐展千余抗战文物 ——中图社
    ·麦兜给国产动漫的智慧:都市人从小猪看到自
    ·“贾君鹏”空贴走红 “寂寞派”借势日渐强
    ·“三毛”诞生74年 张乐平子女向上图捐赠画
    ·最牛钉子户"钉"进艺术展 "小沈阳"凑热
    ·日本北海道肚脐节开幕 七情六欲怪脸画满肚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88202885-8028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甲38号西座10层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