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综合性国家图鉴社)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行业消息 > 文化消息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2009年8月 国内时事新闻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人心向贱成就“贾君鹏事件” ——中图社
2009-08-10

  所谓“贾君鹏事件”,本身就是人心无主、人心向贱的证明,如今某公司公开出面高调回应,进一步在商业操作的语境,将此事件兑换为实实在在的低贱。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人心向贱的标志就是“笑贫不笑娼”式价值观,此价值观在商业时代是大行其道的。人在这样的氛围里,无暇也不会辨析高尚与低贱,放弃是非,只论成败。随之产生了一些似是而非的道理,如“存在的就是合理的”、“适者生存”等等。在这样的“理论”支撑下,人与人比的不是自律品格,而是比谁敢更大尺度地堕落。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贾君鹏事件”被有些半吊子文人解释成很抒情很绵软的东西:什么唤起儿时的记忆等等,均是被忽悠得不轻的典型症状。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为什么说“贾君鹏事件”很恶劣呢?因为这是一种违礼、失礼、悖理,是“越路而与人语言”,是一种对公众的无厘头滋扰,以喧嚣侵害他人的宁静而换取关注——《礼记》有云:“登城不指,城上不呼”。即言谈举止绝不张狂无礼,尽量不引起别人的关注,更不能引起别人的惊愕和不安,甚或误会。然而,这是个用眼球替代道德的世界,逐利的本质就是尽量引起更多受众关注,寻求利益的最大化。所以,出现多少“贾君鹏事件”都是不奇怪的。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其实,用不了多久,你会感觉现在洋洋得意的“贾君鹏事件”炮制者很过时、很笨,因为逐利的本质必然催生更多更邪乎的玩意儿来替代它。 tujian.org

  曾经有一个模式概括逐利文化——“搞脏、搞富、搞干净”,即先损伤公德、透支资源挣钱,挣到钱致富,再用堂皇的行为把自己洗刷干净。说实话,这种模式的最后一个环节,即愿意洗刷干净,起码说明他还在乎世道人心中存在的对某种高尚价值观的尊崇。而类似“贾君鹏事件”,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甚至成为许多年轻人羡慕和效仿的对象,就比这个模式更堕落一层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网络民意,很多时候像是高烧着的病人,不管别人的意见,也吃不下别人提供的良药。不要以为“贾君鹏事件”有八百多万人关注,就以为那八百多万代表了什么。也不要以为某公司能在事件中获得六位数的收入,就证明它代表了什么。其实,一点意义都没有!凡是很在意、很在乎的,津津乐道的,只能证明人心向贱。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老话“存天理,灭人欲”,被很多人念歪了。其实它的本义应作如是观:无商业目的、商业策划的“贾君鹏”一句话放在网络上,引起别人的好奇进而点击、议论,这是“天理”,即这是人的好奇心等等作用,属心理学研究的课题,这是不奇怪的。而对于此事件进行商业结算,高调用商业操作来回应,并洋洋得意此事件的商业获益,就是“人欲”。如嫌这样说不好理解,可以举陈冠希事件为例:陈与女友的房中事儿如何花哨,那是他们的事儿,是“天理”,存之可也;但张扬出来,造成对公众的影响,就是“人欲”,当灭之。

tujian.org

  问题是,网民感情用事,往往将“人欲”直接提拔成“天理”,这就是典型的逐利时代的主流价值观。不信你看,很多人会为“贾君鹏事件”喝彩,会为炮制该事件的公司喝彩,喝彩声音越大,证明人心向贱的速度越快。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许石林

     相关链接
    ·“贾君鹏事件”:网络越来越像街头 ——中
    ·人心向贱成就“贾君鹏事件” ——中图社
    ·“国家干部”盗墓罪更重——中图社
    ·东方女儿节演绎传统成人礼——中图社
    ·法学家该不该上《百家讲坛》 ——中图社
    ·天天新报:50万弥补不了宋祖德对谢晋的伤害
    ·女老生(图)——中图社
    ·颠覆传统的创意旅馆(组图)——中图社
    ·“十二钗”助兴八大处——中图社
    ·趣图:印度举行人力车大赛——中图社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88202885-8028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甲38号西座10层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