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综合性国家图鉴社)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行业消息 > 文化消息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2009年8月 国内时事新闻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何谓“大师”? 自封的不能充数——中图社
2009-08-10

  何谓“大师”

  日前,两位大师级人文学者走了。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第一位是季羡林先生,当今最享盛誉的学者,央视新闻中午即报。另一位就是任继愈老先生,同样德高学昭的泰斗。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任先生先去,凌晨四点半,终年九十三岁。季先生随后,上午九点,终年九十八岁。都是已过鲐背之年,接近期颐之岁,算得白喜了。古人云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九十叫作“鲐(音台)背”,百岁叫作“期颐”。他们正好在这中间。 tujian.org

  同一天离去的两位泰斗,居然还有许多相似之处。比如两位都是山东人,都是北大教授。学问也多有交叉。季先生是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东方学家、思想家、翻译家、佛学家,做过北大副校长。任先生是历史学家、哲学家、宗教学家,做过国家图书馆馆长。从人文学科看,文史哲三大家,他们至少都居其二。当然两人都写得很好的散文,文自然也不在话下。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二老生前也交好,暮年还常常出席同一活动,世纪之交好像还一道去过台湾。不知二老结伴到了上三界,是否还会切磋学问?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由这两位真正的大师,想到近几年不断冒出的自封大师,总有点心下惶然。前些时候盛极一时的文怀沙的“大师门”,弄得沸沸扬扬,但终究不了了之,据说“大师”蛰伏了一段时间,又出来活动了,继续做各种模棱两可的报告,继续讲词不达意的话。上海还有高校公然挂出“某某大师工作室”的招牌,像厂庆店庆一样地搞仪式,“大师”亲自去掀开红盖头揭幕,弄得非常搞笑。但时至今日,有多少人承认这种“大师”了?除了引来更多质疑和白眼外,似乎没见到发自内心的尊崇。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实际上,今天的“大师崇拜”,说穿了还是文人内心的不自信。谁都明白,大师不是靠封的,是学术造诣和学界口碑的汇集,所谓水到渠成。孔子就从来没自封过大师,反而清楚地知道“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死后,孔子成了大师,而且是“至圣先师”。这是他老人家生前想不到的。其他大师无不如此,几乎没有看到真正的大师是自我加冕的。自我加冕的“大师”,总是害怕夜长梦多,趁着自己还有点活动能力,赶紧先把“商标”抢注到手,显得相当的合法,他们以为“大师”会和级别、职称一样可以固化,以为世界上本没有大师,叫的多了也便成了大师。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考察一下大师的成长,可以看出,大多没有一个好环境,恰恰是寂寞、孤独地做学问做出来的。基本上看不到靠天天做报告做成大师的。在一个浮躁的年代,耐住寂寞的人是越来越少了,生活在聚光灯下的人是越来越多了。所以,大师的贬值也便成为无奈的必然。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随着季羡林、任继愈这样的大师离去,目前除了饶宗颐等几位大师硕果仅存。再过几年,大师时代即将跟他们一道远去。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那些自封的“大师”,到底是不能充数的。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胡野秋)

     相关链接
    ·该怎样缅怀两位老人? 不想称大师——中图社
    ·季羡林笑着走了——中图社
    ·何谓“大师”? 自封的不能充数——中图社
    ·历史博物馆该有大门乎? ——中图社
    ·拒演潘金莲 女明星们有点心虚——中图社
    ·“哈6”怎么变成了沉闷的爱情片? ——中图
    ·“城市文化营销热”该降降温了——中图社
    ·季羡林当年上没上录取“分数线”? ——中
    ·徐匡迪:少一些浮躁,多一些书香 ——中图
    ·季羡林大师的温软与寂寞 ——中图社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88202885-8028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甲38号西座10层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