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综合性国家图鉴社)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行业消息 > 文化消息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2009年8月 国内时事新闻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与伟人对话还是和俗人聊天——中图社
2009-08-10

  与伟人对话还是和俗人聊天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楫托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如今可是草根的天下,写下这样的题目,若是在互联网上,先要做好挨骂的准备,你说谁是俗人呢?你自己不是俗人?!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这个话题源自经济学家樊纲的老师。据说,樊纲还在读书的时候,有一次,他参加外面的研讨会回来,向先生作汇报。本以为会获得褒奖,没想到被痛批一顿。先生说,你们到学校这几年的学习时间非常宝贵,应该多读原著。读经典读原著是和伟人对话,参加形形色色的研讨会不过是和俗人聊天。你们应该清楚这里面孰轻孰重…… tujian.org

  “和俗人聊天”,对做学问的人一般来说,的确等同于浪费时间。如果把联想延伸下去,你会看到世界上很多看起来毫不相干的事情,其实内在逻辑却一脉相承。比如,在那些毫无价值的研讨会上,除了几个经常“赶场”的专家发一通情绪大于理性的泛泛空谈,听会的人往往没有收获。又如当下许多人热衷写博客,也热衷在别人的博客上留个脚印,博客的内容虽五花八门挺热闹,有真知灼见的却也不多见。再如,一些畅销书,除了书名耸人听闻,就会用新名词吓唬人,写的都是人所共知的道理而已……那么,若我们沉溺于此类活动算不算“和俗人聊天”呢?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和俗人聊天”这个评判,不留情面地概括了当代学人浮躁的心态和精神状态。想想看,既然是浪费时间,学界人士为何还要乐此不疲,热衷于此?一来,俗人者,并不依职业职位尊卑区分定位,而以心态境界高下划线。《荀子·儒效》曰:“不学问,无正义,以富利为隆,是俗人者也。”所以,虽身为学人但骨子里本是俗人,岂能脱俗?二来,各种会议露露脸,便可跻身学术明星之列;时髦书籍常翻翻,开口蹦出来的也是国际流行语;博客圈里多逛逛,要的就是点击率……赚的是个“人气”。没准儿就能撞一个大运,捞一个机会,占一个大便宜……于是,可能省去了奋斗的艰辛,缩短了蹉跎的时间,“歪打正着”找到了成功的捷径。但是,俗人俗举俗过了头儿毕竟有风险,比如最过分的俗事儿——日前,北京大学的教授阿忆大约是为了自己博客的点击率吧,藉名人说事儿,不惜信口开河无端生事,不曾想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丫子。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当然,因为语境不同,俗人一词亦有多重含义。在草根茂盛的世界里,世俗之人并非坏人恶人,这里俗人的含义是通指一般人,普通人;百姓,民众。老子说:“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更有咱当下知名艺人还说过大意如此的话,人民大众都是俗人,市场是属于大众的,无数的所谓名人都是因为大众的认可才从俗人中脱颖而出。但奇怪的是,当他们穿越了大众,却回过头来鄙夷俗人,拼了命地希望成为他们向往的“大师”。如此看来,大师和凡夫、名人与俗子,原来沟壑之间也的确有着割不断的路径联系啊!

tujian.org

  由此可见,不“和俗人聊天”并非鄙夷大众;与伟人对话也不见得就能够成为大师。不同语境下,俗的含义各有不同:“通俗”不是“庸俗”,“粗俗”不等于“鄙俗”;中国字儿的内涵博大精深着呢!草根世界的俗人也不乏智慧,比如,北京的哥常常放眼世界,心系天下,“话糙理儿不糙”;比如,赵本山的小品就有那么点“超凡脱俗”的小智慧,郭德纲的相声透着“黑色幽默”的小机灵……而对伟人、大师浩如烟海的皇皇经典之作,无论哪种含义里的俗人都不一定有耐心读下去。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是生活的辩证法。回到本文的题目——与伟人对话还是和俗人聊天?对做学问的人而言,耐不住寂寞,舍不得眼前利益,或者因一个不纯的动机,都不能甘心默默地与伟人对话,这倒是一个“铁律”。

     相关链接
    ·拍卖仅是相声的又一次尝试 ——中图社
    ·与伟人对话还是和俗人聊天——中图社
    ·内需不足与传统文化何干?——中图社
    ·大师与俗人之间有没有路径 ——中图社
    ·作协本就“平易近人”——中图社
    ·拿刘晓庆说什么事 ——中图社
    ·相声拍卖只是自娱自乐——中图社
    ·乡土文学:创作焦虑,批评失语?——中图社
    ·陵园拍婚纱照是“80后”最差创意?——中图
    ·魔术热降温了 “文化魔怔”还高烧中——中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88202885-8028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甲38号西座10层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